slogon
打开

云岩叙|贵阳的“九门四阁”刍谈(一)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贵阳贵安站
1682233800
积分商场

贵阳民间流传甚广的“九门四阁”,除了大南门和次南门,有七道城门和四阁都在云岩区。也就是说,云岩区足足占了贵阳老城的四分之三。明代的宣慰司署、都察院、布政使司,清代的巡抚署、布政使司,民国的省政府,新中国的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也都在云岩区。清代的贵山书院,其前身即明代的阳明书院,和正习、正本书院,为贵阳及贵州省培养了大批人才,贵山、正本书院均位于今云岩区。明代嘉靖年间,贵阳城共有十一个坊市,云岩区范围就有八个半,即馆驿前市、风宪坊市、四牌坊市、北市、十字街市、谯楼市、洪边巷口市和凤鸣桥市,小十字市算半个吧。所以有人说,云岩区是贵阳老城区的主体是不为过的。

“九门”是指明代修建的贵阳老城,包括内城外城的九道城门。明洪武十五年(1382)建的内城有五道,俗称大南门(明称朝京,清称迎恩),次南门(明称德化,清称广济),老东门(明称武胜、永安,清称昭文),大西门(明称圣泉,清称振武),北门(明称柔远,清称布德)。明天启六年(1626)修的外城四道,称威清门,六广门,小东门,洪边门,清代也如此称呼,俗称只是威清门叫威西门,其他也一样。内城五门均有月城,外城仅威清门有月城。明初老东门修建时名“武胜”,万历十九年巡按陈效题改“永安”,万历《贵州通志·城池》即称“东曰永安”。老东门修复尚存,其余八道城门均是作为地片名依然存在。

威清门

当年这些城门的分布,有东南西北方位的因素,也有因驿道走向的考虑,如大南门、次南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其名称也值得玩味,如明代南门称朝京门,按说当时南京在贵阳的东面,不过湖广到贵阳的驿道是从龙里、油榨街过来进南门,所以称朝京。而北门称“柔远门”,次南门称“德化门”则别有含意,“柔远”即安抚远方,也就是安抚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次南门通往今花溪、惠水等地,要“以德教化”今惠水一带的“八番”。大西门称“圣泉门”当然是因城西北的圣泉而名,其位置是在今交通巷口。

贵阳北门

小东门是为了新城东出方便些,名气不大。清末,刘韫良咏小东门联:“谷播元辰农迨雨,花探上巳女如云”,意思是小东门外临近祭祀神农的先农坛 ;农历三月三士女纷纷由此门出城踏青赏花。刘韫良有题咏九座城门的楹联,不过并没有刻在城门两侧。

新东门

1939年日机“二。四”轰炸后,为利于疏散城内群众,省政府决定增辟指月塘(今指月街)、忠烈祠(今忠烈街)、郭家湾(今虎门巷)、花红园(今永秀巷)、三块田(今龙泉巷)、飞山街等6处城门,定名为指月门、忠烈门、虎门、霁云门、龙泉门、飞山门。嗣后,又新增辟东门(今中山东路),光复门(今延安中路),乐群门(今合群路),会文门(今护国路)。除了指月门、会文门,其他又都在今云岩区范围内。

“四阁”是指文昌阁,皇经阁,玉皇阁,灵官阁。贵阳城内还有其他阁楼,如尊经阁、奎光阁、万年阁等,为什么是这四阁?仔细琢磨一下,一是可能四阁中有三阁为三层攒尖顶阁楼,皇经阁为三层歇山顶,均高出城内其他房屋,地标明显,这在一些清末贵阳老照片中可以看得出来;二是四阁均为道观,分别位于老城的东、西、北、中。其他如马棚街的玉皇阁,甲秀楼的观音阁,雪涯洞的来仙阁,都在城外,为什么城外的不算?而且南城内六洞桥边还有一座斗姆阁,为什么不是“五阁”?有一种说法是“九门四阁”本来是指“九门四角”,但是贵阳老城是椭圆形,没有“角”,所以按贵阳话改成“阁”。这样就只能是凑城内的四座“阁”了。其实,既然讲“九门”,那只能是指城内。如果按城内东南西北的分布,四阁就应该是东文昌阁,南斗姆阁,西玉皇阁,北灵官阁。不过皇经阁是道教的重地,高耸城之中,较为显眼,又紧挨巡抚衙门。而斗姆阁的形制只有两层,在六洞桥边的永祥寺、三圣宫、吉祥寺、黔明寺、华严寺、华光庙、天后宫等一堆寺庙里,不显得突出。大概是这个原因,就委屈斗姆阁了。

“四阁”之一尚存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因年久失修塌圮。清康熙八年(1669),巡抚佟凤彩认为以文教为治,培振文风,须重建文昌阁。总督卞三元“正与捐赀经营之,未果”。继任总督甘文焜“力赞之”,于是“不伤财,不劳民”,七个月时间重建竣工。佟凤彩并撰写《重建昭文门文昌阁碑记。后又多次重修。文昌阁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阁楼,这种造型,全国仅此一例。

文昌阁

如今文昌阁片区已经开发为贵阳有名的文化和美食“打卡地”了。这一片有华家阁楼,电台街,高家花园即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民生路上的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旧址,省府路上原贵山饭店是明都察院、清巡抚衙门、民国省政府所在地,贵阳十九中是唐家花园,圆通街有吴剑平故居,中山东路王家烈虎峰别墅,贵阳二中处是清末将弁学堂。白铁肩创办于宣统元年(1909)的光懿女子小学堂也在晋禄寺(今民生路)。沿城墙往北行不远即君子亭。今老东门小学,以前是济群小学,再以前是浙江会馆。还有忠烈街,清代称学前街,因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所在地明初为宣慰司学、儒学,清代为贵筑县学,故名。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的祖父与父亲曾居此。曾任云南、江西、广西布政使刘春霖亦居此,刘氏支祠尚存。东段曾是清代万寿宫,供奉皇帝万岁牌之所在,又称皇殿。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故街名改为忠烈街。(未完待续)

撰稿:周胜

编辑

王晓菁 兰杰欣

责编

熊庆梅

编审

王玥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