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戒指
东汉著名学者卫宏编撰的《汉官旧仪》中,有“宫人御幸,赐银指环”的记录。意思是汉代皇帝的后宫嫔妃众多,皇帝要宠幸谁,便叫女官赐银指环。若嫔妃们身体不适,就会戴上金指环“回避”。简单地说,指环就是当时宫女戴在手上的一个记号,因此也称“手记”。不过,从考古发掘看,汉代指环和琉璃耳珰一样,主要流行在中原的南北及周边地区,中原地区反而出土较少,作用也不是典籍中说的“手记”,就是单纯美观手指的一种装饰。
贵州出土的汉代指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素圈型,一种是扁环带戒面型,还有一种是镶嵌型,材质则分为金、银、铜,以第一种银质素圈型最多。图中的这枚银戒指造型为素圈,简洁流畅的环形设计,没有过多复杂装饰。在制作工艺上,虽历经岁月,表面有磨损、锈迹,但仍能看出其制作较为规整,体现当时贵州地区金银加工工艺已具备一定水准,工匠能够熟练打造出基本的环形形制,满足人们对饰品的基础需求。
作为贵州的文物,它是东汉时期兴仁地区人们生活的实物见证。在当时,银戒指可能具有装饰、象征身份地位或作为定情信物等用途,为研究东汉时期贵州地区社会风俗、人际交往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我们从细微处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片段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