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兴义府志·名山》记载了知府张锳发布的一则《禁伐山石示》。事情的起因是兴义府“全境,有山皆秀,无石不奇”,即没有石头的山平淡无奇。但“近有石工,妄伐山石”,因此兴义府“贡生张万春等,禀请示禁勒碑。知府张锳谕示,勒石永禁”。张万春是安龙嘉庆贡生,著有《继述录》《分韵俪对》《寿山诗稿》等,其子张国华是张之洞老师,故禀报的提议被张锳采纳,出台《禁伐山石示》。
张锳《禁伐山石示》 来源:《兴义府志》
张锳《禁伐山石示》曰:“为禁伐山石事。照得兴郡,自来烟峦无恙,山骨皆奇,何图斧凿有人,匠心独运。”兴义府的山川鬼斧神工,自然天成,不需要画蛇添足,人为创造雕凿。“兹据绅士张万春等,佥(签)请禁伐山石”,又曰:“青峰被斫,石饮恨以无言。丹禀陈情,山方春而定笑。岚秀宛如二酉,关阖郡之文风”,二酉即湖南沅陵二酉山,形似书页,又称“万卷岩”,是文脉象征。意开山凿石,会影响兴义府文脉。张锳又借“五丁开山”,即传说中蜀王命蜀国五大力士凿山开路的典故,曰:“客来何似五丁,敢开山于此日”,意近日听闻有石匠开山凿石,破坏风水。“为此出示严禁,恐妨地脉,永禁而勒螭碑。长保云根,爱护而添螺翠。毋违特示。”螭碑即雕有螭龙的石碑。云根为深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借指山上岩石。螺翠本意妇女发髻,这里形容山峦。原本枯燥的告示被张锳写得“满腹经纶”。张锳《禁伐山石示》本来只是志书中的一个记载,惊喜的是,近期安龙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杨茜所长带领普查组发现了《禁伐山石示》的实物证据。
邢寨山岩石
新发现实物暂定名“邢寨山不准开采告示”摩崖石刻,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大坪村邢家坟组半山石壁。崖面文字残缺严重,起题“特授贵州兴义府正堂”,尽管“正堂”后的姓氏风化不能辨识,但碑文落款时间“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廿三日”清晰可辨。据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十八日的《捐修试院详稿》和九月二十八日的《试院岁修经费详稿》,时知府张锳正在全力修建兴义府试院,故“正堂”为张锳无疑。摩崖能辨识部分,有云:“邢寨山近连石山,有关本城风水,不应开采。石料合行封禁。仰各匠人等知悉。自示之后,永远不准开采。”又云:“如若不遵,绝不宽贷(待)”。“邢寨山不准开采告示”摩崖石刻除内容与《禁伐山石示》一致,地名“邢寨山”和今天的地名“邢家坟”也严丝合缝。另外,为起到震慑作用,摩崖上除政府一把手张锳落款,还有时任兴义府军事一把手“贵州安义总镇”秦钟英落款。秦钟英,陕北神木人,嘉庆年间武状元,先后在广西任游击,山西任参将,河北直隶任协副将。道光二十二年(1842),接替赴沿海参加鸦片战争的段永福任安义镇总兵。
“邢寨山不准开采告示”摩崖石刻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张锳正式上任兴义知府后,便火力全开,重修安龙老城的西门、南门和城楼等,并举全府之力修建兴义府试院。如火如荼大搞建设,需要大量石料,知府张锳仍旧不忘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今天深思和借鉴。这也是安龙“邢寨山不准开采告示”摩崖石刻历史印证价值之外,体现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