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八月,贵州各地迎来刺梨丰收。小小刺梨串联起一条贯通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黄金果”。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刺梨采收与加工同步推进。洗马镇台上村村民袁传忠的20多亩刺梨园里,采摘的鲜果一部分直供订单,一部分送往村里的榨汁厂房,经搅碎、榨汁、杀菌后密封成袋,制作成刺梨原汁。
当地村民袁传忠告诉记者,过去他们都是以卖刺梨果为主,现在把刺梨榨成汁来销售,收入还可以。
为做好刺梨销售,当地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提前做好准备,对接企业拓宽销路。
“下一步主要发展小型刺梨加工坊,确保我们台上村的刺梨产业走得远,鲜果能卖得好,农户的腰包鼓起来。”驻村第一书记袁苏梅说。
据悉,目前龙里县刺梨种植超10.5万亩,综合产值达3.7亿元。当地公司还与王老吉、娃哈哈等企业合作研发产品,让“龙里刺梨”走向全国。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招向记者介绍,目前企业做了一些复合型的产品,包括刺梨汁里面加益生元,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清肠道的人群。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平舟镇的千亩刺梨也迎来丰收。村民谭化杰的6亩刺梨园里,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
“一亩地产刺梨在一千五到两千斤左右,好的还有产到三千斤、四千斤的都有,收益相对要比种粮食翻三番。”村民谭化杰说。
过去,当地主要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收益有限。自2014年在政府引导下试种刺梨后,良好的效益让村民们纷纷跟进。如今平舟镇已在多个村子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刺梨种植4000余亩。每到收获季,客商都会主动上门收购。
“这个刺梨品质好,大个、不烂、籽籽少,我在这里收了第二年,这个地方产量也可以,刺梨有多少要多少。”刺梨收购商张品军向记者表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刺梨种植达3万亩,其中2万亩进入丰产期,预计鲜果产量达2000吨。当地刺梨加工企业通过保底收购对刺梨鲜果应收尽收,开足马力生产加工。
刺梨种植户梁明兵告诉记者,这块是6分地,产量在3500斤左右。都是保底在2元钱1斤,采摘之后就直接拉厂里进行生产。
“目前,正处于刺梨鲜果大量成熟期和最佳榨汁期,我们已榨了300多吨原液,都是老百姓当天拉来,当天榨。通过新鲜的原液,让天刺力的产品更加优质。”贵州天刺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李玉元介绍。
(黔南融媒 龙里融媒 杨潇 冉燕 平塘融媒 杨胜玉 江利 田建超 黔西南台 安龙融媒 岑权 潘文贵 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