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为什么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动静原创
1754029140
动静原创

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多月后,位于贵州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将被超越,但好消息是,新的世界第一还在贵州。

9月,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正以625米的垂直高度和1420米的跨径,同时刷新两项世界纪录,成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主打一个“我超越我自己”的爽文剧情。

除了高和长,建造中突破的种种技术难关和宝贵经验,还被写入国家桥梁技术新标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一带一路”上类似的超级工程,都能借鉴这份“贵州攻略”,向全球贡献克服艰难山地的“中国方案”。

除了建造技术的世界级领跑角色,贵州在桥旅融合方面,仍然是探索先锋。在贵州,桥不仅仅只是桥,花江峡谷大桥从桥顶的极限运动到桥中的云端咖啡馆,从桥塔体验舱到桥下地质奇观,这座大桥将机械工业与自然野性碰撞成“硬核浪漫”,让曾经短暂途经交通设施,变成了吸引人专程打卡的旅游目的地,贵州的探索,给世界打开了“桥梁+”的无限可能。

贵州的桥型几乎囊括了梁式、拱式、悬索、斜拉等世界所有现存类型,可以说是全球现存桥型的“活体图鉴”。同时,贵州目前在建和已建桥梁共有3万余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这,就是“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含金量。

然而,“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诞生,始于一场因“先天不足”而引发与自然的终极较量。贵州,全国唯一无平原支撑的省份,125万座山头切割出王阳明笔下“飞鸟不通”的绝境。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带来了峰林、溶洞、天坑、地缝等绝美风景的同时也留下了最难走的路,国际桥梁协会惊叹:这简直就是人类战胜地形的终极考场。

当群山阻隔发展,地理劣势倒逼出能力进化,“借力突围”成为生存刚需,而“自主领跑”则是绝境锻造的本能。

90年代的江界河大桥以空心节点技术突破200米跨径极限,奠定“跟跑”到“并跑”的基石;坝陵河大桥直面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桥架机,造价仅为进口设备的零头,成为扬眉吐气的“争气桥”;北盘江大桥以565米高度摘得“世界第一高桥”桂冠,获桥梁界“诺贝尔奖”;平塘特大桥更实现国际奖项“大满贯”。这里的每一座丰碑都在证明:贵州的极限,由自己定义。

从“飞鸟不通”的千古绝境,到“万桥飞架”的超级奇迹,贵州的桥不仅是通往远方的坦途,更是通向世界之巅的中国高度,贵州用实力证明:所谓困境,不过是进阶的垫脚石!

记者

肖微 王婧玲

编辑

范洋

责编

刘志

编排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