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批工业小巨人,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助力实体经济,壮大制造产业。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专精特新》专栏。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系列产品专业科研生产单位、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50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无线电应用、微波技术、信号传输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产品研发制造,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快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这让企业的产品研发效率从三到五年1个型号到一年20余个型号。拥抱数字技术,企业实现了高效管理、精准决策、降本增效。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装车间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装车间
走进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装车间,全自动SMT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憨态可掬的机器人从AGV系统获取配件订单后,从智能化料架上领取配件,并送往智能化SMT生产线上。这是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引进的MES生产制造平台。该平台具备散装料全自动化贴装,工序100%在线检测能力,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散装料的智能化、高可靠生产。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装车间副主任 刘瑶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装车间副主任刘瑶说:公司每台设备后面都配了一个在线检测仪器,边生产边检测,质量控制由原来的产品的最终检验,前移到过程检验。以前返工比较多,可能大概在10%左右,现在通过在线检测之后,几乎不返工。
此外,SMT生产线还会为每一块印制板喷二维码,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工艺参数都将采集绑定到二维码上,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履历采集生产。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装车间副主任 刘瑶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装车间副主任刘瑶又介绍说:这个数据以前都是由人工纸质填写,可能有1/3的时间都花到了填记录上面,现在系统自己采集数据,就减少了填写数据的时间,所有数据都能精准地追踪到,实现了质量精细化的管控。
产品品质和加工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带来了更多高附加价值的订单,车间年产值从600万元增长到了5000万元。
背靠中国数谷贵阳,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大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研发生产一体化管控模式。凭借高端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2022年10月,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PLM为核心的数字化研发平台,全面集成了基于数字模型的设计、仿真、试验、试制、制造、交付和确认等,可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工艺进行精细化、结构化的分解,实现产品研发的全数字化。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应用工程师 胡智评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应用工程师胡智评介绍:根据统计,在采用物理样机进行生产制造的时候,每年可能会出现几千个错误,但是如果采用虚拟样机以后,出现的设计错误、设计更改就减少了90%。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三室主任 张瑞飞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三室主任张瑞飞介绍:公司以前的研制速度,一般情况下三到五年才能研制1个产品,现在一年之内最少能够研制20个以上的型号产品。从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来说,最快的时间能够在42天之内完成一个产品的交付,大大地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
截至目前,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50余项;获有效专利213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多项自主研制成果填补了业界空白。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 谢军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谢军表示:公司将以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始终秉承“转观念、拓市场、提能力、控成本”,立足纵向保领地,横向拓疆土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服务的业务定位,打好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攻坚战,提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测试验和技术管理能力,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力争把公司建设成为探测制导与引信专业的国内一流企业。在“十四五”末,公司力争要实现产值11个亿。
记者: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