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会客厅】文艺最黔言——杜国景:把贵州文艺作品“带出山”

动静
1551153060
积分商场
说起文艺评论工作,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大家接触得比较多的往往是文艺作品本身。那文艺评论究竟“评论”哪些范畴的作品?贵州的文艺评论工作究竟开展得如何?动静记者近日专访了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杜国景,一起交流如何在多元的文化生态下,让文艺评论发出强有力的引导声音,将贵州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出山”。

动静会客厅

杜国景,贵州民族大学二级教授。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贵州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第四批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曾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社科基金多项,论文、论著多次获省部级奖,并被国内重要报刊转载。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转为文艺评论。杜国景

贵州文艺评论队伍逐渐壮大

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前身是贵州文艺理论家协会,2017年正式更名为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评论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省内高校从事相关专业的老师,省文联、省作协专门从事文艺评论的工作者,以及省内如社科院这类的科研院所。近几年来,通过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一众评论工作者的协同努力,贵州的文艺评论领域正不断扩大的同时,队伍正也在不断壮大。

发出贵州文艺作品的声音,让贵州文艺作品“出山”

近年来,贵州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麝香夫人》《二十四道拐》《伟大的转折》,黔剧《湄水长歌》,讲述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戏剧《此心光明》,电影《爸爸再爱我一次》,贵州大型原创音乐剧《吉它,吉他》等。如何把这些优秀的贵州文艺作品宣传出去,就是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重要任务。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拍摄现场

但是,据杜国景介绍,目前贵州一些艺术门类的评论还比较弱。下一步,如何加强贵州文艺评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让贵州文艺作品“出山”,是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努力的方向。


记者:周倩 兰杰欣 严富

视频剪辑:孙楚函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