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口县德旺乡漆树村,村民王信华返乡创业,一手把野花椒腊肉做成年了产值超百万的产业,利润十分可观。后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将产业无私交给了村合作社,带着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火苗欢快地跳跃,轻柔的烟雾袅袅升腾,携带着果木的清甜芬芳和野花椒那股清新而略带刺激的麻香,缓缓萦绕在腊肉腊肠周围。温度持续升高,腊肉腊肠的表皮在热力的催促下,油脂迅速渗出,散发着浓郁醇厚的香气,这是野花椒腊肉、腊肠的熏制现场。
在这满是烟火气息的熏烤房里,野花椒腊肉、腊肠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这可不单单是食物的变化,里头还承载着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王信华在这熏制的门道上,下了大功夫。怎么掌控火候,该怎么熏制,他心里门儿清。
王信华:基础技术是在外面学的,熏烤技术是个人研究的,一年一年摸索,我发现,我们村海拔一千多米,最适合做腊肉。
漆树村把腊肉一步步发展成了致富的好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给老百姓蹚出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不管是养土猪、采野花椒,还是进加工厂打工,都能挣到钱。走进村里的野花椒腊肉加工厂房,就能看到几位村民忙得热火朝天。
村民: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去务工,在家门口有一份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村民:在这里打工,村里的合作社带着我们一起致富。
漆树村野花椒腊肉加工厂是以村民合作社的形式运作的,16年前,王信华返乡创业,有着多年做腊肉经验的他,成为了野花椒腊肉产业的带头人。
王信华从2009年开始自己捣鼓野花椒腊肉,一直到2017年,产值连续几年超过了百万,利润相当可观。这些年自己虽然富起来了,可是王信华心里还是高兴不起来。2021年,他做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自己的产业无私交给了村合作社。有人就想不通了,说他傻,自己单干能挣那么多,干嘛要和村里一起干。
王信华:大家一起做才能把产业做大,能够带领大家致富,我心里很高兴。我是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勤劳,带动他们一起创收,我觉得问心无愧。
制作腊肉的食材都是村里老人用传统法子养的土猪,还有从苗王坡上采来的野花椒,不过这腊味做起来工序繁琐,单是熏制用的木材,也很有讲究。
王信华:用青杠树、柏枝树,烤出来的颜色非常好,松树和漆树都不行,因为油脂太多。
现在这野花椒腊肉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村里也在琢磨着如何扩大生产规模。
王信华:熏制时间慢,我们的野花椒腊肉供不应求,别人先下订单,我们后面生产。现在带动村里的老百姓养猪,用传统的方式烤制出来,我们的腊肉要比市场价高一倍出售。
这样的发展势头,坚定了村民们大力发展野花椒腊肉的决心。
王信华:今年我们预计熏制3万斤,收入不低于150万块钱。
在这炽热的熏烤房里,腊肉腊肠静静地悬垂着,它们在烟火和时光里慢慢雕琢着自己。这些腊肉腊肠可不只是食物,它们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贝,承载着老一辈的智慧和传承。对于野花椒腊肉发展的未来,王信华心里还有个大大的梦想。
王信华:把我们手工做的腊肉,推向全省、全国,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有野花椒腊肉,把村子带活。
本来能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在王信华看来,一个人的富裕不算什么,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正的成功。在这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王信华实实在在地干出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儿。他用行动诠释了善良与担当,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乡情更加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