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张华琦:辛勤耕耘,职教田地结硕果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 铜仁
1750318620
动静原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呈现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在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和“六大生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鲜活生动事迹,激励更多人才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创实绩,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动静新闻特别开设了【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宣传专栏,本期为大家介绍的铜仁市第四批市管专家是铜仁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张华琦。

在贵州武陵山区,提起“牛博士”张华琦,养牛户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扎根铜仁职业技术大学18年的教授,既是课堂上传道授业的师者,也是养殖场躬身实践的“牛博士”,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特派员。从实验室到养殖场,从三尺讲台到黔东大地,他用一颗赤诚之心,谱写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华章。

春风化雨,培德启智育英才

2010年,张华琦到现在的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工作,主要承担《牛生产与综合实训》《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原本以为教授专科学生绰绰有余的他很快发现不对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区别,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而刚踏入职业教育大门的他从未进过牛场,掌握的知识都来自书本,岂不是要误人子弟吗?

为了迅速补齐短板,他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边找机会到当地的牛场挂职锻炼,虚心向企业师傅学习。2011年暑假,他远赴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大型养牛企业住场学习,与员工一起工作,系统学习了肉牛生产技术,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师”。

回来之后,他信心更足了,不仅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还能示范各种肉牛生产岗位技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他不断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2013年,负责的课程“牛生产与综合实训”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主编的教材《养牛与牛病防治》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他用心关爱学生,经常对贫困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忙。2014届畜牧兽医班的田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补贴家用,经常利用假期到工地上打工。张华琦知道后帮助他联系了一个牛场,并请场长重点培养他,助他成才。毕业两年后,该同学就成了江西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的技术场长,年薪13万元。

他践行科教融汇,组建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近三年,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银奖2项,“挑战杯”贵州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披荆斩棘,平台团队领路人

铜仁地处武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办学经费不足。张华琦刚到学校工作时,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资源短缺,科研条件简陋到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实验室。面对现实情况,他从不抱怨,没有气馁,带领团队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建设项目,改善专业的教学、科研条件。

近几年,他作为负责人先后申请并获批了“贵州省饲料饲草安全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贵州省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批准;2019年,教育部认定)、“张华琦大师工作室”(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批准)等省部级教科研平台,直接为专业争取到了300多万元建设经费,有力改善了办学和科研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作为平台负责人,张华琦牵头成立了畜牧兽医教师创新团队,致力于畜禽健康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21年,该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3年,以该团队为基础建立的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师团队被批准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张华琦(中)传授养殖技术

锐意进取,科学研究创佳绩

科研工作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短板。作为一名博士,张华琦期望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但面对科研条件简陋、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带研究生、缺少科研氛围等问题,也曾经感到迷茫无助。

他在对企业的调研中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并且经常由于企业技术力量不足而难以解决,从而导致重大损失。针对这种现象,他迅速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通力协作,由企业提供经费和条件针对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最终实现互利共赢,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道路。

在明确研究方向和工作思路之后,张华琦积极申报科研课题。2011年,他获批了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接着又先后获得科技部批准的科研项目2项,科技厅批准的科研项目2项。2021年,他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肉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华琦研究实验技术

心系三农,服务产业促振兴

张华琦作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深入畜牧产业一线,积极为养殖企业(养殖户)排忧解难。近几年,经常到松桃县、江口县、沿河县、思南县、印江县、万山区等地的乡镇技术服务,现场解答养牛户、养牛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指导肉牛养殖,推广牧草种植、青贮饲料加工、酒糟保存及利用等实用技术。通过集中培训、单独指导的方式培训企业员工、农民1000余人次,为当地培养大量人才,助力肉牛产业发展。

从赣南红土地到黔东武陵山,张华琦用18年坚守初心,生动诠释“职教报国”的深刻内涵。十八年风雨兼程,他以科技为桥、以职教为舟,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耕耘不辍,托起武陵山区畜牧业的金色梦想。正如铜仁职院师生所言:“张教授的故事告诉我们,职教人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便能照亮一方山河。”

编辑

陈泽赟

责编

罗蕾

编审

李泉松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