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哪是买奶茶,简直是在参加耐力挑战赛啊!”
“排队3000杯,这个去茶山非喝不可吗?”
“去茶山,在一线城市杀疯了!”
从18平的街边小店到全国门店超50家,省外新店开业首日3000杯等单,排队达13个小时。有顾客称:“这哪是买奶茶,简直是在参加耐力挑战赛啊!”去茶山,这个从贵阳成长起来的品牌,这两年不断在省外开店,并持续火爆当地。今天我们的《创事纪2025》专访去茶山联合创始人刘声健,看他们如何为顾客“慢下来”做好一杯水。
从茶山到门店 处处藏着贵州的风
“走,去茶山?”联合创始人刘声健及伙伴们的一句话,成了品牌名的由来。
当年为找好原料,团队总说“走,去茶山看看”,后来“去茶山”这三个字成了招牌。如今走进任何一家门店,耳边会传来阵阵鸟鸣声,装修带着山野气息,他告诉记者,去茶山想让顾客在走进店里时,就像置身于贵州茶山中。
5小时等一杯茶?慢的背后是较真
不久前,去茶山南京首店正式开业,当天就“爆单”了。“我们掐过时间,一个小时能做350杯,不算慢,但是杯数多了以后,第一杯和第一百杯,这个时间就延长了。真有顾客拿着手机来问我,显示要等5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取茶,这是真的吗?我告诉他是真的。”刘声健说:“不是做不快,而是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加快速度来做,保证每位顾客拿到的都是一杯好喝的水。”
去茶山联合创始人 刘声健
去茶山的产品,基本具备鲜明的贵州地域特色,始终秉持 “原产万物,万物稀奇”的理念。贵州刺梨太酸?加茉莉花和少许糖,变成酸甜清爽的特调;抹茶要“快茶慢做”,从茶山遮阴到制作工艺,每一步都融入对原料的理解;甚至杯子的设计、饮品的颜值,都得经得起手机镜头的考验。
“顾客要的不只是好喝,是这杯茶里的心思,所以我们会根据门店所在的位置、区域和顾客特点来做不一样的设计,找当地的原物料做成我们的产品,给顾客一点点惊喜。”刘声健每天蹲门店当“顾客”,发现不同城市的口味密码:成都店有三大炮冰旋,广东店限供双皮奶,上海店藏着8484西瓜冰旋,而贵阳的酱香版冰茶,更是刻着家乡的印记。
25年只做直营 把贵州味道带向全国
从贵阳起家25年,去茶山坚持直营,“一杯茶的好坏,顾客最清楚。直营才能控住品质,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根据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的不同去做定位、做部署。”刘声健说。“去茶山”从18平的街边小店到全国门店超50家,目前,在上海、重庆、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均有门店。从定价来看,去茶山单品基本在20-30元的价格带,并没有跟风当下流行的低价心智。
有意思的是,品牌走出贵州,竟是靠游客“催生”。很多人来贵阳避暑时喝到它就问:“为什么这样的门店,不可以开到其他的一线城市?”于是,他们从深圳到上海,从重庆到南京,去茶山带着贵州的山野气,在全国立足。
去茶山的火爆能持续多久,谈起经营之道,刘声健认为让顾客更舒适,让顾客喝到更好喝的产品,让顾客能够得到实惠,团队是最重要的。“团队之间的沟通,头脑风暴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大家配合密切得来的各种工作成果,才能保证我们可以在各个区域或者城市为大家做服务。”
不是想当百年老店 是想让更多人看见贵州
“一个企业的生存是由顾客来决定的,不是由企业的负责人来决定。” 刘声健的目标很实在,他说:“所以我希望顾客能够更长时间选择我们,去为大家做服务,也希望能够去更多的新城市,把去茶山推荐给大家,让更多的人通过去茶山看到贵州,看到贵阳。”
现在,你愿意花几小时,去尝尝这杯带着贵州风的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