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寻迹非遗薪火 铜仁职大学生团队开展非遗实践活动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 铜仁
1752722400
动静原创

为近距离触摸非遗脉络,传承文化根脉,近日,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拾光守遗” 实践团抵达云舍村土家民俗风情表演场,开启了一场与非遗对话的实践之旅。

非遗技艺交流:老艺人手把手传习

实践团向当地艺人请教了傩戏、摆手舞和庆祝丰收等集体舞蹈。当地艺人手持色彩浓烈的傩戏面具并讲解背后故事,有的艺人喊着号子示范摆手舞。团队成员从步伐错乱到渐入佳境,裙摆随节奏飞扬。

当地艺人带领实践团成员学习摆手舞 潘冬玉 供图

华佗五禽戏展演:古技焕活乡村舞台

在一片欢呼声中,实践团为当地村民及游客带来了华佗五禽戏的表演和讲解。华佗五禽戏于 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养生功法,团队成员的一招一式融合了古医养生智慧与非遗韵味,吸引村民及游客驻足。表演结束后,实践团邀请观众上台体验五禽戏,让非遗从书本走进生活。

实践团表演华佗五禽戏  陈垠肃 供图

实践团带领观众体验华佗五禽戏 陈垠肃 供图

篝火晚会共融:民族文化在火光中传递

夜幕降临,土家篝火晚会燃起。团队成员与村民及游客围火而立,听芦笙乡音、看民族舞蹈,随节奏拍手学舞。火光映红笑脸,人们打破隔阂,书本上的风土人情化作掌心相触的温度。实践团直播全程记录篝火歌舞盛况,观众通过屏幕感受现场氛围,点赞互动持续升温,让土家民俗文化在数字空间焕发新活力。

实践团参与当地篝火晚会 陈垠肃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直播宣传以可视化方式激活文化传播,不仅让 219 名观众实时见证非遗魅力,更以 1.8 万次点赞凝聚公众关注。团队成员感悟:青年既需承载书本知识,更应接住乡土烟火,非遗的生命力藏在人与人的联结中,而借助直播等新载体,能让文化之光穿透时空,照亮更广阔的传承之路。(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

何娅

责编

林秀姜

编审

文波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