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酒业动静丨“一宗两酱” 白酒传奇 珍酒元勋郑光先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产经事业部
16926909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28岁任贵州茅台酒厂厂长,63岁从珍酒厂厂长职任上退休。从“白手起家”到“自力更生”,从一线工人到“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的负责人。郑光先一生几乎囊括了酱香白酒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一生起落,演绎出一段让人感动的酱酒传奇。

1975年茅台科学试验车间原址

(一)

郑光先出生在遵义市桐梓县花秋镇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亲郑丙成虽是农民,但性格豪爽,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郑光先从小便热爱学习,但身逢战乱,且家境贫寒,郑光先高小毕业后不得不回家务农。

1949年桐梓解放,郑光先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因表现良好,土改结束以后,郑光先直接被推荐到当时的“革命大学”深造。郑光先精通数字,长于数学,毕业以后,他又考上了银行干校。

第一排左起第三为郑光先

银行干校毕业后,二十余岁的郑光先任仁怀县“北三区”(桑木、永兴、二郎)营业所(银行)主任。因工作成绩显著,一年以后,调任茅台镇营业所主任;随后,调任仁怀县银行副行长、行长,直至仁怀县商业局局长。

1958年,郑光先因懂金融又懂经营,被调到茅台酒厂任厂长、党委书记。这一年,郑光先28岁,他的人生迎来第一个高峰。

(二)

郑光先28岁在厂任职后,大展抱负,采取一系列革新。先后重用了四川省古蔺县茅溪镇来厂的技师郑义兴,厂里另外两位郑姓酒师郑银安、郑永福,决心要有一番作为。

1964年,郑光先从领导岗位调任生产车间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制曲、烤酒、背糟子、上甑、摊凉,酿酒的所有工序都干过。不管做什么,他都力求做得好,做得精。

(三)

10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把一个过去只懂管理、不懂生产的人变成了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通才”,因此,贵州省轻工厅向省科委推荐郑光先作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技术骨干之一时,省科委很快接受了。

1975年,郑光先调任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与原茅台酒厂副总工程师杨仁勉、总酒师张支云等共28位茅台酒厂技术骨干一道,开启了被誉为当时酒业“壹号工程”——“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的历史开端。

(四)

交通不便、经费不足尚能克服,但试验基地不仅海拔高,还不具备成熟的菌群条件。在一次次试验的过程中,郑光先得出结论:要酿造与茅台酒一样的高品质酱酒,除把握酱香酒传统酿造工艺的精髓外,还须结合试验基地具体的气候环境进行精细化调整。

在各方鼎力支持下,试验厂与四川大学生物系、国家科委广州测试中心、贵州大学等单位合作,用添加微生物群、中子束轰击、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对酿造工艺进行了种种探索。

郑光先工作旧照

1985年,方心芳、周恒刚、曹述舜、熊子书、季克良等28位酒界专家对易地实验酒进行科学鉴定,试验酒获得93.2的高分,易地试验鉴定成功。次年,“茅台酒易地试验基地”改名“贵州珍酒厂”。

(五)

易地茅台酒研制成功以后,面临市场销售问题。为了打响珍酒品牌,郑光先通过报纸、请画家和诗人等参与品牌宣传,不断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郑光先工作旧照

他还走出国门,在国外华人街进行宣传活动。经过多方努力,珍酒获得了“国家质量奖银奖”等殊荣,并被列为国宴用酒,珍酒一时风行。

郑光先走出国门宣传珍酒

1993年,郑光先以63岁超龄,从珍酒厂厂长的任上退休。退休后,郑光先依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茅香型酒酿造管理和试制上。

2005年,75岁的郑光先逝世。从茅台到珍酒,在与白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和对望中,他将一生经历凝于心中,聚在酒中,他的一生几乎浓缩了酱香酒业五十年的沧桑巨变,半个世纪的白酒从业经历,造就了璀璨的“一宗两酱”白酒传奇。

通讯员:陈宪

编辑

李雪

责编

梁莉

编审

鲍知非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