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今日(10月8日)寒露
恰逢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不少师生家长还沉浸在假期状态中
别慌!这份“重启指南”
帮大家精准破局,快速回归正轨
↓↓↓
学生篇:3步“突击收心”
国庆假期几天下来,不少学生成了“夜猫子”,凌晨睡、中午起,作业堆到最后一天才慌神,刷手机停不下来,一提返校就犯怵。3步帮学生快速“归位”:
一、作息“紧急校准”,今晚就调1小时
今晚别再熬夜,比前几天提前1小时入睡(如平时假期11点睡,今10点就躺下),睡前1小时把手机、平板交给家长,用看课本、整理文具替代刷视频。明天早起后花10分钟晨读,快速找回上学时的生物钟节奏,避免开学首日 “起不来、没精神”。
二、作业 “清零行动”,按 “紧急程度” 排序
拿出所有作业,先挑开学就要交的科目优先完成,遇到难题别纠结,可在题目旁标注“开学问老师”,重点保证“交得上、不缺漏”。完成一项就用红笔打“√”,直观看到进度,减少“还有好多没写”的焦虑。
三、开学 “提前彩排”,15分钟准备到位
今晚睡前花15分钟整理书包:把课本按周一课程表顺序摆放,作业分类放进文件袋,再检查校服、红领巾(或校牌)是否洗净备好。还可提前定好闹钟,比平时上学时间早10分钟,给自己留足“缓冲时间”。
家长篇:4招“助攻收尾”
假期里家长跟着孩子“放飞”,熬夜追剧、睡懒觉成常态,眼看要开学,催孩子写作业、调作息却屡屡碰壁,自己也没找回 “陪学状态”。试试这4招,轻松当孩子的“收心队友”:
第一招 作息“同步卡点”,陪孩子一起调整
今晚就别再追剧、刷手机到深夜啦,和孩子同步早睡,早上和孩子一起早起吃早餐,用“家长先做到”带动孩子。比如孩子11点睡,家长也别超过11点半休息,避免“孩子睡了家长还在忙,早上孩子起了家长没起”的混乱。
第二招 饮食“清淡过渡”,晚餐别吃太油腻
假期难免吃多辛辣、油腻的大餐,最后一天的晚餐换成小米粥、蔬菜炒肉、清蒸蛋等清淡食物,帮孩子调理肠胃,避免明天开学因肠胃不适影响状态。睡前别让孩子吃零食、喝饮料,保证睡眠质量。
第三招 沟通“轻松聊开学”,别提“作业”“学习”压力
饭后和孩子聊聊天,别问“作业写完没”“明天上学怕不怕”,可以说“明天开学能见到你的好朋友啦,要不要准备个小分享,说说国庆假期的趣事?”“收假后想不想试试学校的新社团?”,用期待感代替焦虑感。
第四招 情绪“及时安抚”,接纳孩子的“不舍”
如果孩子说“不想开学”,别批“就知道玩”,可以抱一抱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还想继续放假,不过开学能学新知识、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很有意思呀”,帮孩子疏导情绪,传递“开学是新的快乐开始”的积极信号。
教师篇:2策“返校准备”
假期结束,不少老师面对备课任务犯“拖延症”,担心学生假期知识遗忘、状态松散,还没理清开学第一课的思路,焦虑感悄悄上线。做好这2件事,从容赴新程:
一、备课“轻量化收尾”,聚焦“首日课堂”
国庆最后一天别把备课排太满,重点准备明天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可以设计5分钟“国庆趣事分享”环节,让学生说说国庆都做了什么,再自然过渡到收假后的学习目标,用轻松氛围帮学生适应课堂。
二、学情“提前预判”,梳理作业反馈重点
提前查看学生假期作业的提交情况,对未完成的学生,别急于在群里批评,可单独私信家长了解原因(比如是否有困难、是否漏记作业),并告知“开学后会单独辅导”,既体现关怀,也为收假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寒露过后
贵州早晚温差可达 8-10℃
部分地区清晨多雾、午后风大
清晨还可能遇到“雾蒙蒙”的路况
这份 “抗寒防雾小攻略”
全家都能用
↓↓↓
1.穿衣遵循“洋葱式”法则:内穿透气长袖,外搭轻薄防风外套,方便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避免早晚受凉、午后出汗感冒;出门可备一条薄围巾,护住颈肩减少冷风刺激。
2.饮食多吃“暖润”食材:日常可煮银耳莲子羹、山药排骨汤,晨起喝碗小米粥,帮助润燥暖脾胃;少吃生冷食物,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早餐别图快吃凉食。
3.雾天出门“慢半拍”:清晨雾大时,出门尽量戴口罩,减少吸入雾气中的杂质;步行或骑车通勤、送学,注意放慢速度,避开能见度低的路段,保障出行安全。
4.作息与光照“同步”:白天多晒太阳(比如课间到阳台、操场活动),帮助调节生物钟;晚上尽量22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用热水泡脚10分钟,提升睡眠质量。
寒露虽凉,但收心有方
今天把假期的“尾巴”收利落
明天不管是上学、送学还是上课
都能元气满满
师生家长们一起加油
让这个秋天既有凉意,更有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