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也听过这样的叹息:“唉,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路,现在会不会不一样?”这话啊,无论是台前风光还是幕后稳当的人,似乎都懂。人总容易觉得,别人碗里的饭更香。
真能预知哪条是死胡同,谁会往里钻?但万一那条“别的路”比现在更硌脚,后悔岂不翻倍?说到底,许多人不易“满足”,握在手里的总觉得差些火候,望着别人的又眼馋心痒。
有句话很扎心:人总爱踮着脚,从自己的人生里,眼巴巴望着没走的那条路,幻想“那边风景更好”。这种不满足,像个小偷,悄悄顺走了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
想起一位老朋友。农村苦读出身,大学时是风云人物,毕业留校任教。如今是体面的副教授,有房有车,家庭安稳。我有时在后台看着监视器,也会想:他那人生剧本真稳当,不用背词赶直播,愁点击率。
可一次小聚,几杯酒后他拍桌感慨:“真羡慕那些去一线拼命的同学啊……当年我要去了北上广,现在是不是更牛?”他眼里的不甘,像打偏了的追光灯,格外刺眼。换了我呢?刷到同行“上了央视”“转型制片人”的消息,心里也难免冒酸泡。这“邻家草坪更绿”的心思太常见了。当你爬上一个山头,站稳一看,旁边云雾缭绕的山似乎更仙,心就痒了:当初要是爬那座多好。
高中同学张晓,毕业回了小城。可每次电话,他总抱怨:“真后悔当初没考研!你看你现在多好,工作光鲜,发展机会也多。”有意思的是,大学时我劝他考研进传媒圈,他头摇得像拨浪鼓:“读研有啥意思?圈子又卷又累。我就想回家,安稳平淡才是真的。”如今真过上了,他却蔫了,反而羡慕起我的“广电生活”。
其实他不知道,我偶尔也羡慕他的安稳。要是当年没扎进行业,和他一样考编回家,是不是就能周末带娃逛公园,晚上准点吃饭?哪像现在,城市孤影,收工常是深夜,面对空荡荡的直播间。但是——我深爱这份工作,从未后悔。灯光亮起,话筒在手,那份连接观众的奇妙责任与直播结束后的释然, 是心底真正的热爱。
脚下的路,是当年那个愣头青,在岔路口凭着一股说不清的劲儿(大概是对聚光灯的向往),懵懂闯进来的。现在看来,闯对了。当我沉下心,不再张望,专注于把日子过出滋味……认真准备每次出镜,珍惜与观众真诚交流的瞬间;下班闻到街角炸洋芋香,买一碗解馋——竟发现走得踏实,还长了韧劲儿。
现在常提醒自己:别总盯别人碗里的山珍海味,收回目光,专注自己:碗里的饭,热腾腾的(哪怕是盒饭),也挺香;种好地里的花(哪怕窗台一小盆),开得慢点,也是独一份的精彩。享受过程:今天口播更顺一点,控场更稳一点,脚本又完成了,就挺好。
当你真心喜欢这个努力着的自己,珍惜手边拥有的一切——桌上一杯暖茶,导播一句“状态不错”,一次小小的互动成功……然后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不糊弄每个镜头,把每次重来当作磨练,这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诚意和尊重。
你选的这条路啊,用心走,每一步,都能在灯光下踩出独一份的好风景。沉住气,稳稳向前,再微小的光,也是光。你脚下这方寸之地,用心点亮,就是只属于你的,最耀眼的舞台。
摄影/撰文: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