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这个村不得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茶叶卖得俏

1562897040
积分商场

      夏日的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双河村,青山含黛,茶园滴翠。

      虽然已经过了夏茶采摘时节,但这些日子,双河村党总支书记冉光华还是习惯性地每天去山上转悠几圈,看着长势喜人的茶树在微风下摇曳生姿,放佛看到了来年又有一个好收成。

      自从搭上了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的快车,双河村曾经弃管的老茶园重新焕发生机,给全村人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今年春夏两季,双河村420亩老茶园茶青下树收入48.6万元。

     “现在茶农只管种茶,茶青由公司保价收购,不像以前,辛辛苦苦种茶,还卖不出去,愁都愁死人了。”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双河村人享受到茶叶带来的幸福滋味。

      双河村位于涪洋镇西北,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可用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产业不兴,全村1374户6348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7.8%        

     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村支两委把眼光放在了茶叶上。冉光华说,因为村里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于是大力发展茶产业。

     到2012年,村里的茶园面积一度发展到800多亩,但由于没有专业组织机构对接市场,茶农只会埋头种茶,摸不准市场的“脾气”,采摘下来的茶青卖不出去,挫伤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不少茶园逐渐弃管。到2017年村里统计时,当初的800多亩茶园只剩下240多亩。

     说起这段历史,村委会副主任简华飞感触最深。简华飞是村里的能人,早些年在贵阳、仁怀等地包工程,每年收入有十来万,事业发展有声有色。2012年,他接到时任双河村党总支书记简凤雏的电话,鼓励其回到家乡发展茶产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老支书的一句‘你是党员,要带着大家一起干”打动了我。”2012年10月,简华飞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村里,以每亩8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300亩土地,请了30多个工人来管理,还在山上修了一间管护用房,前前后后投入了30来万元。但等到茶叶可以采摘了,市场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时镇上有个茶叶加工厂,但是只收春茶,其他渠道又找不到,后面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只有烂在地里。”简华飞说,一年只采一季春茶,除去人工、肥料、管理等费用,不要说赚钱了,能不亏本都算好。  

     茶青没人收,他干脆购置了2台小型炒茶机,搞起了小作坊,自己加工茶叶。但一缺技术二没品牌,炒出来的茶还是没市场,一番辛苦下来,亏损更大了。  

     不少村民觉得种茶没赚头,纷纷丢下锄头外出打工。眼见村里弃管的茶园越来越多,简华飞心里是万分心疼,但也只能干着急,“自己的稀饭都没有吹冷,想帮也帮不到啊。”

     家人也劝他不要种茶了,好好去包工程干,但他是个倔脾气,决定干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前些年,他一直用以前入股的工程队的分红,苦苦守着自己的茶园。

    市场的问题,就要从市场入手解决。

    为破解双河村“茶难卖”的问题,2016年3月,在挂帮双河村的遵义市政协领导的牵线搭桥下,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来到双河村,为村里的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双河有好茶叶,阳春白雪有大市场,双方一拍即合。说起这个,冉光华感慨万分:“当时不少茶园都弃管了好些年,地里没有农药残留,茶叶虽然不多,但品质都很好。”  

    阳春白雪公司按照有机标准,对双河村茶园进行指导管理,统一茶青收购,统一设置标识标牌。同时,对农户茶园施肥、冬季封园、叶面修棚等茶叶生产技术进行常态化培训,双河村420余亩老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最为重要的是,公司采用技术支持和茶青预定进行帮扶,并优于市场价收购我们的茶青。”简华飞粗略地算了龙头企业的好处,原来一年只采一季春茶,收成少、价格低,现在有了公司指导技术和保底价收购,每年能采三季,价格也有保障。  

     按照阳春白雪公司的模式,简华飞这两年精心管理了170亩茶园,虽然面积比以前少很多,但扳着指头仔细一算,仅今年卖茶青的收入,扣除请贫困户采茶的工钱,纯收入都还有4万多元。  

    “今年又多种了点茶,努力管好,争取明年纯收入突破10万元。”站在自家的茶园里,简华飞的眼里饱含了对未来无限的期待。  

    为进一步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双河村利用扶贫资金88.6万元自建了一个村级茶叶加工厂,阳春白雪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指导生产,采收后的茶青统一交到加工厂,利用阳春白雪先进的加工工艺加工后出售。  

    2018年3月24日,阳春白雪公司涪洋分厂在双河村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生产,覆盖双河村、和平村、永河村等三个贫困村,涉及贫困户1170多户,茶园2000余亩。

    去年,阳春白雪公司用双河村茶青制作的“仡佬绿”“仡佬红”茶叶,在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惊艳亮相,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67岁的双河村辰溪组贫困户李楹禄,去年脱贫了。  

   “2012年种了5亩茶,荒了几年后去年见到了效益,卖茶青收入有4000元,今年差不多有1万元,合作社又分红950元……”坐在双河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算起自己的“脱贫账”时,李楹禄一脸喜意地说:“我对如今的生活相当满意,明年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多种几亩茶。”  

    为让贫困户拔掉穷根腰包更鼓,2016年6月28日,双河村成立祥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3户1740人全部纳入合作社入股,同时吸纳近百户发展意愿强烈的农户入股,共享发展红利。

    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引进,双河村祥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与龙头企业业务交流沟通,培养种茶制茶技术骨干,切实发挥了合作社聚合效应。

    今年19岁的张普东,由于父亲在外务工,母亲生病在家,长期在县城游手好闲,最终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又是贫困户,村里对他格外关心。去年3月,村里安排他进阳春白雪涪洋分厂,跟着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制茶技艺,每月工资2000元。  

    一年多的时间,张普东已经成长为加工厂的技术骨干,从茶青评级到摊青杀青, 再到揉碾、烘干、提香,让一片片鲜嫩的茶青,慢慢变成清香的新茶,一整套制茶工艺他都能独立完成。  

    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前三年,阳春白雪涪洋分厂根据收益,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占用费支付给合作社,三年后阳春白雪公司的技术团队撤走,加工厂的收益全部归合作社所有。  

    “今年,阳春白雪公司支付了8万元占用费,合作社全部分给了32户极贫户,每人分了950元。”简华飞说,如今合作社已完全实现了自我生产、加工和经营能力,加工的茶叶品种涵盖湄潭翠芽、毛峰、红茶等,今后合作社将从卖茶青转为卖成品茶,阳春白雪公司根据茶叶品质,以240元到7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同时合作社也同其他农村电商平台建立了密切合作,基本不愁销路的问题。  

    根据合作社测算,三年后合作社卖成品茶的收入将能达到50余万元,所有合作社的入股社员都能分红1300多元。  

    “龙头企业公司就好比火车头,合作社就好比发动机,有了它们,整趟产业列车才跑得动。”冉光华说,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双河村茶产业发展步入了正轨,农民的市场经济思维和抱团取暖意识大幅提升,大家自觉以产业工人、合作社股东等新身份参与到新的经营组织中来,收入跟着发展涨,观念随着眼界转,能力随着市场升,推动双河村成功脱贫摘帽。

    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加快推动了深度贫困村的脱贫进程。如今的双河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已由2014年的443户1859人,减少到44户111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73%。(李勋文 王俐泓 图)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