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夜郎古国也时尚

动静原创
1716090600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聆听它们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动静原创

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夜郎古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国家,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 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的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民族文化的代表。

赫章可乐遗址墓葬图

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牛头形铜带钩

这些墓葬群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出土的文物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条形铜锄、宽刃无胡戈、鼓形釜、牛头形带钩等,也有中原内地的铜镜、印章、半两钱、五铢钱以及铁兵器和漆器。

部分铜带钩展示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夜郎人“魋(①zhuī,②tuí)结”,指将头发拢到头顶绾成结,用发钗、发簪等固定的发式。此外,考古出土的铜钗、玉玦、骨珠、铜镯、铜带钩等饰品显示了魋结尚美的风尚,表面夜郎人还注重对耳、颈、腕、指等部位的装饰。

狮形铜带钩

狮形铜带钩

图为“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展区展出的一级文物狮形铜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

狮形铜带钩,整体为一狮子形,尾平直并向前方弯曲成钩,身背面中心铸有圆形纽。狮昂首,耳略长,大眼圆睁,张口,露出尖牙。前腿趴地,后腿弓起,呈行走状。颈部饰萎形纹,颈身交汇处有条形纹,身上毛为翻卷的形态,背部似有羽翼。

鲵鱼形铜带钩

鲵鱼形铜带钩,也是一级文物。整体造型作鲵鱼游动状,故名“鲵鱼形铜带钩”。鲵鱼在民间俗称“娃娃鱼”,在贵州的山溪河流中时有发现,以它的模样巧制的带钩,至今在它处未见报道,可视为孤品。该带钩体侧对称斜出四鳍,正反两面均有细密的阴刻线条纹饰,钮位于胸下。背部阴刻隶书五字吉祥铭文:“日利八千方”,表明了一种生活愿望。

玉玦

此外,展馆中展出的还有形状各态的玉玦。古代有四种常见的扁平环状玉器,曰:“璧、瑗、环、玦”,中间均有孔。璧形器物上有意切开一道缺口的饰品被称为“玦”,是坠挂于耳上的装饰品。

方形玉玦

在赫章可乐套头葬墓出土的耳玦有骨质和玉质两种。玉玦在M187出土2件,方形,甚少见,报告未明确使用方式,称为“方形片饰”。从出土位置以及与骨玦使用状对比,应为耳玦。

璧形带冠玉玦

可乐普通乙类墓出土的耳饰品还有仅佩戴单耳的,如M341出土1件璧形带冠玉玦,这件玉玦在璧的圆外侧设计四组鸡冠状的花片装饰,别显一番韵味。出土时玉玦付于墓主人的右耳部,仅此一件,显然是不对称佩戴装饰品的一个案例。

制图:王珺璐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开馆时间:2月3日起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正常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1、2、3楼3个展厅

门票:免费(微信搜索“贵州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入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王珺璐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