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中国第一高峰,世界第一高峰,一直都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就在上周,我国公布了珠峰的最新高程:8848.86米。数字背后,是无数中国攀登者的汗水与泪水。
在这当中有一位女登山运动员,她是贵州登山史上首位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女性,也是第一百位登顶珠峰的中国人——她就是黄春燕。贵州瓮安人,国家注册登山运动员,国家级运动健将。
黄春燕
近日,黄春燕本人撰写的书《我的珠穆朗玛》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记录了她登顶珠峰的全过程。本书发售前夕,动静专访黄春燕,来了解这位贵州登山人背后的故事。
《我的珠穆朗玛》
动静记者:黄春燕女士你好,很感谢你接受我们的专访。这次你的新书《我的珠穆朗玛》即将发售,里面记录了你登顶珠峰的经历,可以详细说说登顶时的心理感受吗?
黄春燕:登顶的第一时间,我和队友为家乡父老送去了祝福,拍着我们的“中国贵州”大红队旗。
黄春燕登顶的照片,喜悦溢于言表
但我很快就进入了一种近乎无法思考的状态。正如我在书里写的,“脑袋缓慢而麻木”。等到反应过来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怎么才能活着下山。
动静记者:书里你写了登山路上的危险遭遇,甚至还见到了其他登山者的尸体,当时你也会害怕自己能不能活着下山吗?
黄春燕:不,当时不会。
登顶之前我经历过许多痛苦,缺氧,寒冷,艰难的生存环境,身体的病痛都在折磨我,为了治病我不得不返回下方的大本营,再赶上去的时候仍然又疼又累,但这种痛苦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在登上海拔7000米的高度,越过这个“门槛”的时候,我在书里是这么写的:
“我对自己说,再这么拼下去,我会死去。可我的身体却又不由自主开始向山上移动。我又对自己说,不要放弃。如果能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一世人间,也算没白来。”
艰难攀登中的黄春燕
我觉得这可能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吧,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目睹过亲人的离世,所以我很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慢慢我就觉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要让它更有价值。
所以在登顶之前,我万分谨慎,无比小心,但绝不怕死,因为我还没有登顶。而登顶之后我开始害怕死亡,是因为我想着还有下一座山峰等着被我攀登,我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动静记者:当初为什么选择登山?
黄春燕:其实很简单,我当时想的就是爬到一个高高的地方,去看在那里才看得见的风景。
珠峰上的景色,唯有高峰,方见绝景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家里是农村的,背景普通,而我想出人头地,我有我的野心,我想站在很高的地方,取得一番世人瞩目的成就,所以我选择了登山。
珠峰上的黄春燕
我觉得人活着就要有野心,才有动力。人都是会死的,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在我看来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动静记者:这样说来,登山对你而言是一份事业吗?
黄春燕:不,登山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但不是把它当一份多么重要的工作来做。
黄春燕喜欢分享自己登山的瞬间
我在书的后记里是这么写的:“我从小爱读书。因为爱读书,所以我去登山,尤其是海拔极高的山,例如珠穆朗玛。登山和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大脑暂停与这个世界以及我自己本身关注后的深度冥想。远离人群,简单的生活,放弃对目标的过高期望,留心当下发生的事,用清晰、直接的方式体验。”
诚然,登山让我功成名就,像书里写的,我遭遇危险,想着的是登山的保险和商业赞助款足够让家里人衣食无忧。但实际上,让我喜欢登山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和山打交道是件很单纯的事。
登山让黄春燕无比快乐
我登山20多年,在山上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可生活里的无数琐事其实更加折磨人。相比之下,登山轻松得太多太多。
动静记者:所以,是什么驱动你写下这一本《我的珠穆朗玛》把这些体验呈现给世人?
黄春燕:这就用我书里后记的一段话来回答吧。
“《我的珠穆朗玛》,写得太随性了。写完了自己都没去读过。怎么开的头,怎么结的尾,自己心里都没数。只知道那些文字,在那个刚刚下山、无比浮躁且无比孤独的特殊的时间段里,像是一种发泄。如果不写出来,我仿佛会被憋死……十几万字一气呵成,关机睡觉。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戛然而止。算不上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只是为了发泄情绪,不得不写。”
事实就是如此。
对我而言,登顶珠峰算是我作为登山者的“成人礼”,而这本《我的珠穆朗玛》,就是我成长的最好注脚。
踏足雪地,眼望天空
专访结束,黄春燕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热情、真实,对于我的问题没有任何逃避。在专访三天前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河北滑雪,摔得全身都疼,而她并不害怕这种痛苦,正如她攀登珠峰时一样。听她说,在新书签售结束后,她将准备去攀登另一座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在此衷心祝愿她成功。
这位贵州的女性登山人在攀登一座座险峰的同时,也在攀登人生的高峰。当她到达一个又一个新的峰顶,她自己,也成了一座山岳。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她的故事,这本《我的珠穆朗玛》即将在2021年1月上旬发售,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