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悠扬
嘉 宾:贵阳一中心理健康教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许天怡
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学习+生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尤其困惑,青少年如何去识别我是不开心,还是抑郁症?
许天怡:网上有一些抑郁的自测量表或者问卷,也有很多学生自己会搜来测。但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方式,因为很多孩子做了之后,对号入座,给自己贴标签,觉得自己就是抑郁症。所以最好还是去医院心理科,让专业精神科医生来做鉴别。
不过,如果要说一个分辨标准的话,我建议:可以看看抑郁的一些典型症状是否持续了两周以上还未能缓解,并且已经明显感觉到,甚至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么,很可能你就有一些抑郁的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悠扬:抑郁症有什么典型症状?
许天怡: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还有其他一些附加症状,比如:自信心丧失和自卑;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的罪恶感;反复出现自杀意念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睡眠有障碍;食欲发生改变,并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等。
悠扬:面对紧张的亲子关系,孩子如何应对?
许天怡:首先要先明确一下,“紧张”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因为孩子到青春期,基本上冲突是每个家庭的常态。有关系,就必然有冲突,很多冲突其实是良性的,它是一种机遇。如果冲突得到了面对和沟通,就能促进孩子跟父母双方的理解和共同成长。
其次,青少年们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比较专制,会让你很想反抗,如果不反抗的话好像就没有自我了,就再也无法获得自由。但其实,真正的自由是你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能够为之负责。所以,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走父母的路,让父母换条路走。
悠扬:面对紧张的亲子关系,父母该如何自我成长?
许天怡:首先可以看一些书,比如《反思的爱》。
其次,可以自己接受心理咨询。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焦虑投注在孩子身上,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发挥父母的功能去涵容自己的孩子,有时甚至还需要孩子来照顾父母的情绪。这样,双方的角色就颠倒了,父母像孩子,而孩子不得不照顾父母。
另外,毕竟亲子关系是双方的问题,所以要帮助父母去理解孩子。我们都知道青春期孩子叛逆,但很少理解到叛逆的背后是追求独立和个性,他们需要在这个时期寻找自我。所以他们这时情绪激烈且不稳定,容易和父母起冲突。只有当我们更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知道什么是正常的。比如叛逆意味着成长,以此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待,适当地退场和放松,他们有空间成长,你们也有空间成长。
看似这对父母的要求有很多,但实际上,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成长型的父母是最好的。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当然会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比起去懊悔和内疚,更重要的是有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能力,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做到这点。父母也需要自我成长,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难道不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吗?
悠扬:还有两个多月,即将迎来中考和高考,该如何缓解焦虑?
许天怡:焦虑对考生而言可以分为预期性焦虑和临场性焦虑。预期性焦虑指事情还没发生,但光想到就会焦虑。临场性焦虑是指正在经历的挑战所引发的焦虑,比如高考那几天以及考场上的焦虑。
当然焦虑不是坏事,只要没有太影响到你的生活作息、该有的正常功能就好。
但如果焦虑比较突出,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帮助缓解焦虑。
第一,可以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比如想到高考会焦虑,因为是高考是个大模块,会让人感觉很多很混乱。切割成小目标后,混沌不清就会变得清晰。
第二,长期目标切割成短期目标。比如:高一下学期,你要着重提高什么能力。
第三,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自己取个名字如“焦虑日记”,焦虑时就记录下自己的状态。不要用电子设备,就用手写。临床研究发现很多人的焦虑会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缓解。
如果上一条方法对你用处不大,也可以为自己开辟一个专属的焦虑时段。在这个时段什么都不用做,就用来焦虑。比如:你上午在学校突然觉得焦虑,记录在日记本上后,就可以想自己要在晚上的焦虑时段好好焦虑一下,像赊账一样。如此以来培养对焦虑的延时能力,这样考试时就会有所帮助。
第五,把焦虑变成兴奋,这条对于临场性焦虑也适用。人在焦虑时和兴奋时状态非常相似,最大的差别在于你如何解读自己生理上的状态。
怎么变呢?直接告诉自己,我现在整个人非常激动,很期待这次考试,考完以后我就可以怎样了。当你这样去解读时,就已经在用这种方式去化解焦虑变为积极的东西了。
第六,对来家长来说,可以试试用心而深情地拥抱孩子。人在拥抱时,大脑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对于抵抗焦虑有帮助。当然这个拥抱的意义已经不止于催产素了。
对于临场性焦虑而言,除了把焦虑变兴奋,还可以深呼吸,深呼吸对很多人是有用的。
此外,还可以把注意力导回你现在该做的事。不是告诉自己不要做什么,而是告诉自己要做什么,比如专心把这一题的题目看清楚。
《爱聆听》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一档心理疗愈互动节目。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提名奖获得者、贵州综合广播首席播音员悠扬担任节目主持人,中宣部“时代楷模”获得者、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心理咨询老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盲人女教师刘芳担纲嘉宾主持人。
节目关注亲子关系、两性关系、职场竞争中的自我成长等听众、网友咨询的热点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及受众的热烈追捧。节目通过两种方式互动,每周五12:05——13:00,听众通过直播热线0851—85986946参与节目,关注“爱聆听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搜索“爱聆听工作室”拼音首字母也可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