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 | 这里是海雀村,这里的脱贫故事很动人

动静原创
1619092260
积分商场
由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局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制的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于4月22日起在贵州卫视央视《新闻联播》后播出,动静APP同步直播,今天播出第一集《千秋愿景》。

35年前,赫章全县总人口47.9万人,贫困人口37.3万,贫困发生率82.4%。

这个乌蒙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曾经因为一个小村子的极端贫困而惊动中南海。

叙谱说根底,海雀有来历,古来风水地,三湖水稀奇,松林满坡长……

在彝族人民的传唱中,海雀村曾经是一处林茂粮丰的富饶宝地,被称作是夜郎古国的后花园。上个世纪,由于滥砍滥伐和人口过度增长,海雀村一落千丈,成了一个“苦甲天下”的极贫之地。

1985年5月,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走访赫章县,海雀村的极端贫困让他震撼不已。

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刘子富写到:“我走了两个村民组,11户人家,没有一户人家有炊烟。翻开蒸饭的饭甑子看,已经干开裂了,里面发霉了。”

深感震惊的刘子富,连夜致电北京,发出一篇紧急内参(《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 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迅速引起党中央的重视,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作出特别批示。同年7月,上任第三天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专程赶赴赫章县调研。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赫章县所在的毕节地区建立试验区,由此拉开了贵州扶贫开发改革试验的序幕。

当一批又一批支援物资涌向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却坐不住了。

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二儿子文正友说:“我家父亲在给百姓开会的时候就说,连我都不好意思了,大家要勤劳致富,光靠党和国家来帮扶我们、支持我们是不行的,自己要争气、要勤劳。”

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村民们用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行动,开始了摆脱贫困的努力。

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说:“以前四面都是光秃秃的,成了大沙化、大破沟,风一吹,像罩子雾一样,灰尘飞起来,地下都看不到。”

海雀村挑战贫困的第一仗,就是植树造林。1987年的冬天,海雀人走向大山,开始在荒芜的山地上种下一棵棵树苗。此后的三个春节,他们都在山上度过。

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说:“我就每天带领两百多个青壮年,早出晚归背着洋芋上山去,晚上六点七点钟才回来,向天斗、向地斗,不斗不行了嘛。”

29年的光阴,从村支书到义务护林员,文朝荣随身用的镰刀磨去一寸长,33座荒山变成13400亩林海。

2016年,海雀村宣告整村脱贫,消灭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而这一天,文朝荣却没能等到。

赫章县海雀村护林队队长王光德说:“我们要好好记着他,要好好地把老支书的精神记好,要记着艰苦奋斗,一定要做下去。”

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二儿子文正友说:“父亲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村民,抓好产业发展,让村民的钱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他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

文朝荣并没有远离海雀村,松林深处,是老支书的长眠之地,每日有苍翠清风相伴,山下不远处,就是难舍难离的家园和亲人。

涓滴细流,终汇海洋,正是一个个像海雀村这样的村庄,一位位像文朝荣这样的平凡之人,铸就了贵州治贫、脱贫之路的艰辛与辉煌。

记者

徐晨晰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