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释放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烈信号。今天(2月28日)上午,贵州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在贵阳举行,进一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总结分析贵州科技创新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特色科技强省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省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代表现场参加会议,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以及辖区内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负责人等线上参会。
大会现场为“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授牌。
点击图片了解“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详情↑↑↑
围绕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来自贵阳市、六盘水市、省发展改革委、习水县、贵州大学、省农科院、贵州磷化集团、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公司等不同地区、单位和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在比较优势领域形成“独门绝技”
激活科技赋能“新引擎”
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贵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毛胤强围绕贵阳贵安如何以大数据为引领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作了交流。2022年,结合全省科技创新“十件大事”,贵阳贵安形成了包括“东数西算”、区块链、FAST等贵阳贵安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在大数据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赋能、人才培养、数字新基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他表示,2023年,贵阳贵安将在成果转化、高企培育、技术攻关、创新改革和“四城联动”上出实招,见成效,为贵州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省会力量。
六盘水市副市长李恒超介绍,六盘水市作为全省唯一获批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薄弱环节,加大技术保障和科技供给,通过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创平台,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生态,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他表示,接下来将依托创新,在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领域形成更多“独门绝技”,以更加有效的科技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
项目为王 向科技要产能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凌志总结了过去一年贵州“向科技要产能”的经验。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狠抓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贵州建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产业集群,为贵州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贵州将深入开展新基建三年行动,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工程、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工程、实施信息基础设施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做好争资争项工作,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习水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苟明利介绍说,2022年,习水县在贵州省县级层面率先组建成立县科技与大数据局,对全县科技需求全面摸底,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组建业务指导组,帮助解决项目实施面临问题,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进一步推进科创融合、优化科创生态、集聚科创人才。相比2021年,2022年全县研发投入从441万元增长到6897万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下一步,习水县将抢抓“科技入黔”机遇,锁定创建“国家创新型县”目标,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中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围绕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建一流大学主题作了交流。2022年,位于贵州大学的“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建设,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后我省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此为代表,贵州大学在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引培、国家战略的重大科研立项等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贵州大学将对接国家部委和省内相关厅局,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横向联合重点企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原创力,依托重大平台基地及设施,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不断扩大学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省农科院院长周维佳聚焦“油菜高产油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创新经验进行了分享。菜籽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以上,但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33%,选育并应用高产油品种是保障食用油供给的关键措施,农科院通过利用胚挽救技术拓展遗传基础、利用分子标记创新高含油率新种质、建立“高效杂种优势群”选育高产油新品种等科技创新举措解决了油菜高油分种质资源匮乏、高油分品种较少、油菜两系法大面积制种劳动力短缺等“卡脖子”难题。下一步,农科院将以选育并应用含油率50%以上、亩产油100公斤以上的高产油品种为目标,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为全省乡村振兴和我省2025年食用油自给率达到50%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主体作用
增强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必须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贵州磷化集团副总经理李红林介绍,2020年到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分别为6.49亿、10.02亿、24.97亿元,研发强度从1.57%提升至3.93%,投入强度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构建了一套“联合开发、企业孵化、产权共有、双方推广、利益共享”特色“产学研用”模式,与多所高校开展高质量创新合作,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开展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开发,加速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接下来磷化集团将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及能源安全,抓好磷精细化工、磷伴生资源高价值利用、化肥提档升级、磷石膏价值化利用等领域的创新组织实施工作,以科技创新加速驱动转型升级。
东方世纪公司是专业从事防洪减灾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胜介绍说,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形势下,企业针对传统洪水预报系统存在的“投资大、维护难、数据不全面、预见期短”等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新思想、新技术,研究和开发了“东方祥云”大数据洪水预报系统,接下来将抢抓“十四五”市场机遇,扩大系统在水利、应急行业的应用,积极探索“服务公众、面向全国”的创新云服务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在贵阳举行
近三个小时的交流气氛热烈。省科技厅厅长廖飞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贵州将统筹推进“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应用“十件大事”、科技成果转化“十项技术”,在喀斯特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四个培育”,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摄影记者 邵小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