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宝贝灿若繁星: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的非遗是多彩贵州的绚丽底色,动静推出专栏《大美非遗》,带您领略大美非遗里的贵州文化。
独竹漂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黔北一项独特的民间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独竹漂始于秦汉,起源于黔北赤水河沿岸的水运木材。相传朝廷派采木官在今贵州地区采伐珍贵的楠木作为宫廷建筑木料,由一人或多人乘独木将楠木顺流直下运输,劳动人民逐渐掌握了乘独木漂行水面的技能,后来又以楠竹替换木材而形成独竹漂。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
做独竹漂时,需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用砂纸对竹子表面进行基础打磨,再自然风干20多天。
一根竹子的浮力足以承载60公斤左右的重量,最多承重可达75公斤。
而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依靠划竿,可在水上漂行中实现做各种动作。
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倒退、转身、绕弯、换竿,以及“金鸡独立”“劈腿漂”“翘竿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2021年,赤水独竹漂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