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24时迎来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本次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90元和375元,95#油价正式进入“10元时代”。
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了十一轮调整,为“十涨一跌”。汽油价格累计上调272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2620元/吨。
油价上调增加市民出行成本
油价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驾车出行成本,按私家车50升的油箱容量计算,调价后,加满一箱92#汽油要多花16元。
6月14日晚,不少车主选择在调价前加油,以节约用车成本。市民江先生:“下班就过来加油了,明天再加就是另外的价格,能省一点是一点!我平常通勤用车每月1000公里左右,今天后,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每个月要多花30多块。”
油价连涨,将油箱“加满”成了奢侈。市民赵女士:“我的车是加95号的油,现在都不敢说加满了,每次都是200、300块这样加。”
市民王先生打算,未来将减少开车次数以降低出行开销。“我住金阳,在花果园上班。现在上班都很少开车了,经常都是骑踏板车,会节约一点。有点远没办法,现在油价涨得太离谱了。”
市民赵女士直言,对于上班族和送学家长来说,不论油价涨跌,车该用还是得用。“因为要送小孩、要上班,该出行还是要开车。现在夏天来了开空调也费油。会有点心痛也没有办法!”
6月15日凌晨0点40分,记者在宝山南路加油站看到:同预想中的突破10元价格不同,每升全面突破10元的价格并未出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98号汽油做活动,和95号汽油同价,为9.99元/L。
油价上涨,物流运输成本增加
与此同时,油价上涨,物流运输成本也将进一步增加。6月14日下午,记者在满帮贵阳物流数字港采访到刚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拉货回来的驾驶员张周全,约700公里的路程,满载情况下,他这一趟到手的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却降低近50%。
张周全告诉记者:“以前油还没这么高的时候,满载的话如果是230一吨的话,可以挣到3000多一点,现在同样的地方你满载到这里的话,最多也就是剩1500。”
今年以来,受油价上涨、运力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国范围内的货运物流成本持续走高,但运价却呈下降的趋势,据张周全介绍,身边已有不少朋友选择暂停业务休整。“反正都是整个样子,现在行情不好的话,一回家休息就不想出来,都有时候都会停上二十来天。”
油价上涨必然会导致货运成本的增加。据了解,受疫情、市场等多方面影响,目前全国货运物流市场呈现车多货少、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导致运价低迷,又赶上油价持续上涨,进一步增加了货运成本,进而影响货运司机收入,挤压了司机群体的利润空间。
“我们关注到油价上涨给广大货车司机带了不小的经营压力,为保障司机权益,让运价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得到有效提升,满帮推出了‘提高运价提醒’和‘一键沟通’功能“,满帮集团政府事务部副总监宋梦泽介绍,在运满满、货车帮的货主端APP发货时,平台会主动提醒货主考虑油价上涨因素,适当提高发货价格,并通过赠送发货卡等措施鼓励货主在运价中加入油价补贴,同时司机端用户可通过”一键沟通“功能与货主进行实时议价。截至今年3月,满帮平台上货主发货加价已超20万次,此外,满帮平台也通过发放加油折扣券的方式,帮助司机尽可能降低加油成本。
记者注意到,满帮集团前不久公布了打击低价货源的”春风行动“成果:拦截低价货源219万次、发出低价提醒1902万次。”满帮平台通过加强对货品运价的监测,结合各路线市场的成交均价和实时油费,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精细化测算,设定合理的低运价阻断线和提醒线,从而保证货车司机的权益“,宋梦泽表示。
油价也有地板价和天花板价
据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六条,“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40美元低于80美元(含)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降;高于13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提或者少提;40-130美元之间,国内油价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跌就跌。这样的定价机制,就导致了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又不完全跟随。
截至目前,成品油调价机制曾触及过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在2020年3月中旬至6月底,对应92号汽油5.49元/升,95号汽油5.84元/升。但距离130美元的“天花板价”还有10美元的距离。
日前,在中新财经报道中,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提出,国际局势缓解,油价才能下降,不过短期内并不会有这种变化。“目前,我国73%的原油是从国外进口的。现阶段,国内油价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每日经济新闻、中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