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将人才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制定配套政策、畅通引进渠道、搭建发展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抓实“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00分兑换一袋米,65分兑换一桶油,30分兑换一袋洗衣粉……小满时节,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以舍”积分超市里,积分兑换活动将琳琅满目的商品,兑换给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主动拆除卫生环境差的室外简易厕所,献出石磨、瓦片、瓦罐等“老物件”,献出空闲地建设村级公共区域,或者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的村民。
“新村民”李加琴每天帮助群众将积分兑换成实实在在的商品,不亦乐乎。从大学毕业来到坛坪村后,李加琴就一直负责积分商店的经营,从每月入户评比打分到群众的积分兑换,小小的积分兑换商店在她的用心呵护下,成为了坛坪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撬点。
“新村民” 李加琴说:“通过小积分撬动农村治理体系的大提升,老百姓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也看见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丽坛坪。”
册亨县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实施“筑坛引匠”人才回引项目,吸纳外来人才主动服务农村沃土。像李加琴这样的“新村民”是村里群众对回引人才的特殊称谓,按照“乡贤能人、高校毕业生、社会慈善基金项目负责人”三种人才类别的划分,仅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筑坛引匠”人才回引项目共引进了16位“新村民”。
负责坛坪村260余户“三小园”施工建设的王元江就是乡贤能人引进的人才之一。“随着以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为重点的‘三小园’庭院经济的项目开展,可以使我们坛坪村整体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带动贫困家庭增收。”。
来自香港小母牛基金会的丁映是坛坪村产业建设上的一位“新村民”。2020年4月,坛坪村第一批227名群众获得香港小母牛基金会的资助。在丁映的帮助下,这批群众实现收入倍增,两年过去,项目资金也即将传递到村里其他群众手中。
通过“筑坛引匠”人才回引项目,册亨县不仅探索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治理体系,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还做大做强了养殖、蔬菜等绿色产业。现如今,一幅以“人才”为画笔,描绘乡村振兴绚丽斑斓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黔西南州兴仁市,通过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分行业、分领域开展重点人才摸底统计,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在第九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发布人才引进职位21个,引进19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引导“揭榜挂帅”项目引才企业1个,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5名。
兴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吴先志表示:“兴仁市先后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机制,出台了兴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高层次人才津贴补贴实施办法、兴仁市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兴仁市市管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兴仁市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工作机制等体制,到目前共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人,特聘专家5人。”
围绕薏仁米、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注重高端人才、乡土人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培育,兴仁市探索出一条乡土人才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374名乡土人才被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推荐命名“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104户、“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12个。截至目前,以“订单式”培训的方式,围绕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完成煤矿安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0余个专业技能培训8000人。
兴仁市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阳是2017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兴仁市,通过五年的实际工作,深切体会到兴仁市为人才引进工作营造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围。他说:“我来到兴仁市工作以后,多平台多岗位地承担了很多任务,得到很多工作机会,锻炼了我们自身能力,也为我们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了一定贡献。”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兴仁市积极打造人才成长兴业“优生态”,实施人才服务“零障碍”工程,释放“暖心留才”的服务品牌效应。“十三五”以来,审核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1100余万元,发放一次性购房及住房补贴80余万元,在陆官工业园区建设8000套住房,保障园区人才居住和企业用人。兴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吴先志表示,营造氛围、用心留才,建立随时受理、直接服务、专员接见、并联办理服务机制。认真开展人才日系列活动,组织各单位开展人才走访座谈、优秀专家人才报道等形式,形成识才、爱才、珍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黔西南州管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围绕引、育、用、留,制定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筑梦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努力营造爱才、敬才、惜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吸引各方人才大汇聚,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干事创业的黔西南、蓬勃发展的黔西南,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以求贤若渴的真情求才,不断打造人才“聚宝盆”。黔西南州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黄初化说:“一直以来,我们黔西南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州委书记、州长发布了致广大人才的节日贺词,充分展示了我们州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的氛围。专门召开人才日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就是希望以最大的决心、最高的诚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记者 李德丽 黔西南台 兴仁融媒 册亨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