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数学教育家刘薰宇
民国时期我国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大多非常重视数学科普著作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他们翻译和编写了很多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趣味轶事等方面的著作,对于当时的数学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其中,刘薰宇是一个典型代表。他的数学著作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一些老一辈学者文人,如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对此都深有感触。丰子恺在为刘薰宇的《数学趣味》作序时说:“我与薰宇相识后,他做这些文章,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饶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一位对数学并无太多了解的艺术家尚且如此,可见刘薰宇的科普著作会对一般青少年诱发多么强烈的数学兴趣。
刘薰宇(1896一1967年),贵州省贵筑县人。刘薰宇早年在贵阳接受启蒙和中等教育,“五四”运动前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刘薰宇学习刻苦,对数学及教育理论尤感兴趣。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刘薰宇与同学匡互生、周为群等在校组织“同言社”“工学会”等组织,秘密学习进步书刊,规定“工学会”活动的目的:一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二是参加体力劳动。“五四”运动中,“工学会”主动承担了学校学生会印刷传单的任务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之中。毕业后,刘薰宇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数学。学成归国后,先后在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常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刘薰宇与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相识。1923年,夏丏尊在浙江上虞参与创办春晖中学,邀请一大批知识界精英如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淑琴前往任教,刘薰宇也受邀前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刘薰宇与这批名师齐聚一起,实施人格教育理念,使春晖中学取得了与当时南开中学齐名的良好声誉。
刘薰宇除了担任数学教员外,还兼任教务主任。他发表了《用》《学校安全问题》《所希望到春晖来的学生》等文章,阐述全人教育理念,批判实用主义教育观,廓清教育目的,论述爱的感化教育观。这些教育思想与春晖中学创办者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虽有差别,但在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一致的。1925年,以夏丏尊为首的教师因与办学者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纷纷弃职离校,刘薰宇也离开了春晖。在春晖的教育实践,对刘薰宇而言不啻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为他今后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抗日战争初期,刘薰宇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授。后来,刘薰宇接到贵州省教育厅长张志韩的邀请信,信上说:“贵州教育亟待整顿,需人孔亟,盼回来为桑梓尽力。”刘薰宇离开故土在外学习、谋生多年,思乡之情和为家乡办些事的想法促使他毅然辞去教授职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到贵阳后,张志韩分配他到省立高中任校长。在该校任职期间,刘薰宇整顿校务,延聘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深入课堂听课。同时,自己也兼任课程。刘薰宇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师生们欢迎。此时正值抗战初期,贵州人民和广大仁人志士抗日热情很高。刘薰宇走出校门,积极投身抗日宣传。他与著名作家蹇先艾、谢六逸、齐同(高滔)、李青崖等发起组织了“每周文艺社”,以《贵州晨报》为阵地,每周刊出一版文艺作品,为抗日宣传呐喊助威。刘薰宇既是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又是其中的积极活动者。
此后不久,贵阳地区遭到日本飞机频繁干扰和空袭,省立高中受教育厅之命,举校迁到修文县。刘薰宇不顾县城生活困难、交通不便,坚持随校前往,并在修文前后生活达七年之久。
抗战期间经济十分落后贫困的贵州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能用于教育的经费更可想而知。教师不得不在饥饿线上挣扎,一些学校倒闭,师生散了;一些学校则濒于崩溃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能维持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尚属难得,更不用说有所发展了。就在此时,年逾五旬的刘薰宇使出浑身解数,不仅把学校维持下来了,而且越办越有名声。他所聘请的教师,多为贵州教育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刘方岳、李俶元、赵伯愚、蹇先艾、杨文山诸先生,当时都汇聚于修文省立高中。在贫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任劳任怨,潜心于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中。在他们艰苦顽强的努力下,省立高中名声大震,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贵州各县学生,慕名而来负笈求学者络绎不绝。这种逆势而上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刘薰宇及同仁们付出的巨大心血是分不开的。
在省高任校长期间,刘薰宇还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出任过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的编辑委员。那时候,省立高中经费窘迫到校长往贵阳办事也坐不起马车的境地,每次赴贵阳办事,刘薰宇总是步行往返百多里,跋涉之艰难可以想见。
1944年秋,日军发动桂柳战争,侵略军攻占了贵州独山,先头部队开始向贵州腹地袭来。省垣贵阳震动,省立高中也因而停课,同学星散,教职员工生活无着落。省政府教育当局值此困难之际,自顾尚嫌不暇,又哪里会对省立高中的困境关心过问。刘薰宇从学校发展大局考虑,抱着病体(他患有高血压病)步履蹒跚地与教务主任邓永璋同去贵阳,找教育厅当局为学校、为教师解决问题。在贵阳奔波两天后,刘薰宇又步行回到修文,其公而忘私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立高中由修文迁回贵阳复课,但原校址早为国民政府贵州省训团所占据。刘薰宇数次出面与其交涉,但省训团都拒不让出。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省立高中只得暂借达德学校在水口寺的几间教室上课,后又迁甲秀楼继续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刘薰宇继续同省训团做斗争,半年之后终于促使省训团搬走,省立高中才得以复回两河口原校址。在这个过程中,刘薰宇付出了很大心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没有因此停过一天课。
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多文化人士纷纷离开贵州,前往文化发达的京、沪、宁、杭寻觅工作。刘薰宇在这些地方是有一定人脉和事业基础的,他过去的朋友、同事也纷纷来电来信,邀请他回上海等地工作。他为了桑梓的教育事业,都一一婉拒了。在抗战胜利后至贵阳解放的几年中,刘薰宇耕耘在省立高中,潜心为家乡培育人才。
1951年,刘薰宇奉上级命调往北京,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教育出版工作,任出版社副总编辑职务。直到这时,他才恋恋不舍地告别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故乡,告别和他建立了深厚感情的省立高中师生。
到新的工作岗位后,刘薰宇工作更加勤奋,审定过发行全国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出版了中小学各年级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同时,他还筹备出版了《中学生》《新少年》等青少年期刊。
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刘薰宇既潜心于课堂教学,以高度责任心上好每一堂课,又尽可能地挤出时间苦钻业务,取得了一大批质量好、普及力强、影响大的科研成果。
他早年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教科书《开明数学》《开明英语》(与林语堂合著)、《开明活页文选》等,是开明书店的畅销书,也是20世纪30年代风行全国的中学教本,为众多学校所采用。
他与夏丏尊合著的《文章作法》,是20世纪30年代广为流行的中学生课外辅助读物,被不少学校指定为学生的课外必读书。
《解析几何学》是刘薰宇鉴于国内学校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大都采用英文本,而英文本又来自英美等国的现状,且异国学生程度与我国不同,不利于我国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术独立的现实,刘薰宇遂将他历年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编成该书,以期有助于我国学生的学习。这本书成了当时高中学生重要的补充读物。
刘薰宇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出版过《趣味数学》及《数学园地》两书。这些书中,将抽象的数学以形象的比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青少年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学到数学知识。其书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增添了读者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成为初、高中学生喜爱的读物。
刘薰宇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从事教育出版工作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7年,刘薰宇在北京因病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1岁。
刘薰宇一生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著书立说,无一不关涉于教育,无一不启迪教育后人。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以及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备受尊重。人们称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教育家、数学教育家、出版家是十分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邓永璋:《毕生尽瘁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刘薰宇》,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1988年。
2、蹇先艾:《副刊随谈》,载《人民日报·战地增刊》1979年第15期。
3、刘薰宇:《忆工学会》,载《语文学习》1959年第5期。
4、张大伟:《刘薰宇教育思想述论》,载《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5、刘君卫:《我所知道的文执刘薰宇教授》,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9、30合辑,1990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