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老友相聚,感叹阿嘛像馆的照片变了味,好在黄大琴丝娃娃还能恪守传统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56122400
积分商场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老友杨胡子,前两年调动工作到西北去,难得见一次面。端午假期回贵阳,几家人于是约着小聚,两件事情,一是老传统,到阿嘛像馆照个合影;二是吃一顿饭,而地点也不须商量,老规矩,黄大琴家的丝娃娃。

阿嘛像馆在贵阳市一度鼎鼎有名,是个颇具历史渊源的老品牌,十几二十年前,老店就在小十字附近,我们这几家老朋友,曾经有那么七八年时间,每年都约着去照一张黑白合影。很奇怪,杨胡子是国社的摄影记者出身,照相是他的拿手活,我们却偏偏选择早就落伍了的老把式,图其洗印出来味道十足,有某种岁月的质感在里面。最近这几年,各自忙活,也就中断了。偶尔翻到旧照片,不免感喟。

阿嘛像馆

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像馆,却发现多少有些与记忆偏离。不单是搬了家,布景相机都不再是那个昔日的意思,数码相机拍出来的彩色照片,也似乎充满了廉价感。一周以后洗印到手,居然还拿软件修了图,更加叫人失望。

以至于其中一位王姓朋友吐槽说,除了爱理不理的那个劲头,阿嘛像馆已经没有了昔日的任何痕迹。

幸好丝娃娃还恪守传统,叫人稍觉欣慰。

黄大琴丝娃娃过去现在都躲藏在省府路贵山苑的住宅区里,老板当年就不太年轻,如今也未感觉更老,几个小孩从青年步入接近中年,稍胖了些,变化似乎也不大。

黄大琴丝娃娃

我在之前的那本《食遇:贵阳小吃杂咏纪事》一书里写到:“丝娃娃这名字取得着实好。以湿面团烙极薄之面皮,大小略与食烤鸭之面皮等,而其薄则远过之。十张称一份,配食皆蔬菜之属,小碗盛之,品类不下数十种。多切作细丝,也有切为末的,择所喜欢者,裹入皮内,凡三折,呈襁褓状,浇透蘸水,塞满一嘴,则云美矣。本质上归入素食之列,惟一带荤的配菜,过去只有脆哨末,最近几年新派的丝娃娃,已经开始提供酱爆肉丝了。……说起黄大琴,忍不住多写几句。好味不怕巷子深,生意好到爆,故而从来不太待见人。不过对熟客,也还算客气,偶尔减个零头之类权当打折。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倒不是因为‘环保’——客人不小心弄掉一枝筷子,喊老板娘拿,连体一次性筷子,必定只掰一枝给你,剩下一枝,扔回抽屉备用。”

面皮

黄大琴丝娃娃跟如今新派的“丝恋”“包整”有明显的区别,所经营者,只此一味,绝不喧宾夺主。丝娃娃之外,还有炒粉、炒饵块作为主食提供,然后便是冰粉、绿豆汤,此外一律木有。更重要的是,丝娃娃的所有配菜,切丝之后,除需要先行烫熟者外,不做任何处理,蘸水也只有一种,而新派丝娃娃则不然,很多配菜是提前凉拌过的,在老式的贵阳丝娃娃基础上加以改良,使其更适应年轻一代的口味。很难说孰是孰非,但一口黄大琴丝娃娃塞进嘴里,还是会勾起对丝娃娃的记忆,忍不住要提醒自己:“就是这个味。”

我们这一行人中的高爷,跟黄大琴号称有“闺蜜”的交情,不用说,来得多,善于套近乎,是接下情谊的主因。职是之故,对我们也就网开一面,恩许另外再买些吃食搭配,于是兵分几路,在附近采购了素粉、软哨、碗儿糕等等,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子,各取所需,何其快意,不过,这是只属于熟客的福利。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