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贵州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意见》明确:到2025年,城区新增人口突破“3个100万”,省会贵阳、市(州)中心城市、县城分别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贵阳建成特大城市。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2%左右,与全国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
在空间布局上,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我省区域交通格局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意见》提出要坚持强化极核、圈层推进、点轴联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安顺、遵义2个都市圈为核心,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6个城镇组群为重点,盘州、威宁、仁怀、德江、赤水、松桃、兴仁、正安、独山、榕江10个重要区域性城市为支点,一批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围绕新型城镇化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完成6项重点任务。
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集聚发展要素,贵阳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提高到2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各类总部企业达300家以上,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在省会城市中实现赶超进位。
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支撑。做强遵义,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200万以上,建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做优做特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等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培育发展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小城镇。
大力提升城镇品质。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举措。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三改”,合理确定基本单元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三年内完成已列入计划的41万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五年内全面完成70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和剩余的20万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以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8张,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以上。
全力做强城镇经济。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城镇创新创业活力、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举措。明确提出要建成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40个百亿级开发区,开发区新增吸纳就业人口达130万人以上;开展“五区”联动招商,每年引进优强企业1000户以上,力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00万户,其中企业主体160万户、规上企业2万户。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2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4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