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丨“三变”,变出幸福新生活

动静原创
1619265600
积分商场
由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局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承制的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于4月22日起在贵州卫视央视《新闻联播》后播出,动静APP、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今天播出第三集《贵州答卷》。

初夏来临,普定县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内,第一茬韭菜正在等待下套,两个星期后,它们将变成鲜嫩的韭黄,走进市场。

石权贵是园区的一名管理人员,也是化处镇水母村的村民。每天早上,他都要骑上摩托车,依次到各片区查看收割的情况。

2018年初,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推动农村经济深刻变革的产业革命,对照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的“八要素”,补短板、强弱项,调减低效作物,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普定县拥有上百年种植韭黄的历史,今天,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韭黄种植从8000亩发展到10万亩, 县、乡、村成立产业公司,将资金筹集、技术推广、储存运输、市场对接交由专人管理,拥有蔬菜产业发展经验的石权贵,也成为了镇级公司的管理人员。

第一茬韭黄成熟,石权贵把收割过程拍成短视频传到网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他应接不暇,普定韭黄一跃成为“网红蔬菜”,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销往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石权贵说:“我就想让我们的韭黄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所有的人一提到韭黄就想到我们贵州韭黄,普定韭黄。”

10万亩韭黄产业,解决了两万余人的就业,带动1.3万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创造了一个产业扶贫的奇迹。

从农村产业发展最薄弱的省份,到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在贵州的绿水青山之上, 一个个产业奇迹正在发生:

通过两年来的农村产业革命,贵州持续推动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刺梨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累计带动274万贫困人口脱贫。

贵州特色的优势产业正全面铺开;发端于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则为现代农业筑起坚实的制度基础,为广大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早上7点半,刘美芬、徐小财夫妇准时在职工食堂吃过早餐,坐上交通车,奔忙在上班的路上。

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夫妇俩上班的地方。

八年之前,和刘美芬夫妇一样远离家乡外出谋生的陶正学,回到了舍烹村。

现在是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普古银湖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的陶正学当年离开这个地方才十六七岁,出去打拼30多年。“为什么想到回来呢?我想我有条件,我应该回到这个地方,带领家乡百姓走共同致富路。”陶正学说道。

在陶正学的带领下,舍烹村成立了合作社,整合分散土地,量化集体荒山、湿地,将10.68万亩自然资源变成资产;同时动员农民参股,将闲散资金转化为股金,1000余名农民变成了股东。

舍烹村的“三变”,带来了娘娘山的“山变”。昔日的大山,曾经困住了舍烹村穷则思变的脚步。今天,娘娘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旅一体的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家乡的变化,呼唤着漂泊乡亲的归来,刘美芬夫妇回到了舍烹村,他们拿出了4000元钱,还有家中的3亩多地,“入股”了合作社。

刘美芬说,只要一出门就有钱赚,这是最高兴的,所以他们就选择在家,在家照顾得了老人,还照顾得了孩子。

现在,舍烹村及其8个联村的3105户8875村民已经变为股东。按照“三变”改革的制度设计,通过务工、租金、分红三份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750元,提高到2020年的15407元。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说:“‘三变’的探索,实际上第二次把农民的心气充分地调动,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所以这就形成了中国农村新的发展动力,而这种动力恰恰是带领人们脱贫奔小康的很重要的力量源泉。应该是在原来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一次新的飞跃。”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明确要求“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这是继2017年、2018年之后,发源于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三变”改革,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提交了一份治国理政的新答卷。

记者

曾璐

编辑

曾璐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