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十起来”为载体,通过加强典型引领,强化示范带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起来。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一批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他们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七里村村级办公阵地
黔西县城前往大关镇的老路上,必须经过一个叫七里村的村子。村子两面都是山,中间有一条公路穿过,路边的行道树枝繁叶茂,一栋栋漂亮的居民房不时闯入眼帘。最显眼的还数村办公室旁的一栋小别墅。门头上写着四个大大的红字——初心驿站。别墅的男主人名叫李念,是七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20多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家庭成员文明素养高、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家风良好,受到邻里的广泛好评,2020年1月,他家还荣获了“全市文明家庭”的称号。
李念将自住房屋打造成为“初心驿站”
李念一家能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和美满家庭,是夫妇俩艰苦打拼创造出来的……1996年,高中毕业后,李念就跟着亲朋好友外出闯荡,开过餐馆、跑过运输、办过砖厂、打过蜂窝煤……“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听说搞运输能赚钱,就东拼西凑整钱来买车,但几年时间就亏了80多万。不但自己的所有积蓄搭进去了,还欠了亲戚朋友不少钱,当时是真的难啊。”李念回忆道。
李念一家四口
妻子赵顺芬觉得自己家可谓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和迷惘,当着丈夫的面强颜欢笑,却经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泣,对此事了然于心的李念心里更是五味杂陈……“那么多年的夫妻,我怎么会不知道她悄悄地哭?说实话,当时有想过放弃,但是我不能倒啊,我要是倒下了,我的妻子怎么办?嗷嗷待哺的孩子怎么办?后面我家就去云南开餐馆,没想到餐馆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又继续投资创业,后面的生意虽然辛苦,但是都还算比较顺利了。”李念说道。
李念家悬挂的正能量画卷
李念家悬挂的正能量画卷
在创业的过程中,李念不仅积累了丰富技能,还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成了周围人眼中的成功者。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才是李念真正的人生目标。2016年,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毅然放下干得风生水起的生意,加入了村里的工作队伍。同年12月,李念被推选为七里村党支部书记。
李念告诉记者:“当时领导嘱咐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人生价值不能以财富来衡量,还要看你为群众带来的什么实惠,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富,才是你的真本事。这句话对我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也让我想起了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小念啊,以后你要踏踏实实地做人,不要忘本,能帮助乡亲的要尽量帮助’。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决定参选村支书,尽其所能地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李念组织群众开展宣讲活动
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李念深知,群众要致富,产业发展是重要抓手。2017年,七里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巨菌草种植产业。
村民王兴美家住牧草种植基地附近,由于要照顾残疾的丈夫,不能外出务工,家庭环境比较困难。合作社成立后,她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每月不仅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据王兴美介绍,自从合作社种植牧草以后,当地的村民只要不懒惰,都有活干、都有工资拿,牧草从施肥、盖薄膜、除草到收割,都需要很大的用工量,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七里村牧草收割现场
为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七里村还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年产4万吨的牧草饲料加工厂,推动了牧草产品走向商品化的跨越。村民卢克芬在牧草加工厂从事包装饲料的工作,一年下来有3万余元的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和丈夫修理摩托车的收入,家庭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以上。
七里村牧草加工厂
卢克芬在牧草加工厂包装饲料
与此同时,依靠种植牧草,不少群众还养起了牛,村民李成学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9头商品牛,每年产值超过10万元。谈到今后的养殖发展规划,李成学信心满满地说:“原来当地没种牧草的时候,担心饲料价格不稳定,也考虑到运输饲料的费用,所以只敢养殖两三头牛,现在我们这里就能买到饲料,这个牧草加工成的饲料营养特别好,牛养得特别好,以后别说是九头,就是二三十头我都敢喂。”
李念动员李成学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的七里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干群关系融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七里呈现。七里村的“蝶变”离不开李念的无私付出,也离不开妻子赵顺芬这个“幕后”助手的支持与帮助。
干净整洁的七里村
做到家庭和美实属不易,而李念夫妻二人做的还不止这些,他们做到了小家大爱,带动邻里和谐,带动乡亲致富,为七里村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群众创造了真正的实惠。现在,村民的日子,正如那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牧草,满含着生机和希望,给大家带来幸福和活力,越过越红火。
干净整洁的七里村
李念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在把村里现有产业发展好的同时,我还打算把村子旁通向一片200多亩土地的路修通,种上蜂糖李。同时,还要多发展一些产业,让大家越来越富,让家家户户都住上小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