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苗医王增世》

动静原创精品制作工作室
1651756320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为贵州留存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针一线中交织的神奇传说、大山深处良方秘药的世代传承。

5月10日周二20点10分,贵州六频道《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纪录片《苗绣文化密码》《苗医王增世》,两集连播,让我们走近苗绣和苗医的故事。

《苗医王增世》

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苗族生存能力。在几千年生产生活中,苗族凭着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的苗医药技术顽强的生存下来,苗医药文化也是苗族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结晶。

王增世出生于公统村一户普通的苗族家庭,自幼随父学医,跟父亲上山采药。得益于父亲的引导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王增世12岁开始学习配药,21岁已能独当一面。如今,王增世已从事民间医务36载;他诊治疗愈骨伤、蛇伤,脑血拴,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无数患者。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雷公山成为苗医药的靠山,这里终年多雾,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松厚肥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草药资源。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用药,药材几乎全部取自于苗岭之峰雷公山。

雷公山位于黔东南州东南部,海拔2178.8米,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薅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

雷公山天然植被优厚,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植物1390种列入国家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20种如秃杉、红豆杉、银杏、马尾松等药用植物。462种名贵草药,30余种有天麻、杜仲、党参、当归等。

雷公山中被苗医使用过的草药大约有500多种,由于山高林密,加上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苗族,经常性地遭遇骨伤和蛇伤。也正因为雷公山丰富的药材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苗族人民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骨伤和蛇伤疗法。

世代居住在这里苗族人自然对这些药材了然于胸。先辈们尝遍百草,以肉身体味世间诸般苦痛;以凡心感受人生多种滋味;传给后世难能可贵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如今王增世也在延续着这一传统,将苗医药文化传承给孩子们。

苗族骨伤科治疗,主要采用外敷,一般先将骨折处复位,称为“正骨”,正骨后,用药物敷在伤处,外用嫩杉皮等材料当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敷药一般以二至三天为限,超时会引起骨折处增生新骨形成多余骨质。

王增世为病人治疗时,他的孩子们在一旁帮忙。每一位苗医都是在这样的实战中成长起来的。

在雷公山脚下,熟悉草药的也并不仅限于王增世这样的医生,寻常人家也识得药草,懂得药性,农闲时节妇女们都会上山采药,既备不时之需,也可通过售卖药材补贴家用,而王增世的回生堂便是他们贩卖药材的聚集地。

黔东南世世代代的苗医通过口传心授单向传承,分祖传和师传两种方式。按照王增世历代家族嫡传的家规,是传内不传外的。但王增世这一代却打破了这样的陈规。迄今为止,他已经先后收了上10余名徒弟,这些人中有房族、村内人,也有邻村、外县人。王增世坦言,对于收徒弟,没有什么顾虑,都是倾囊相授。重要的是,能把苗族医药发扬光大。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苗族医药从古至今的变化发展,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这个积淀和演变,又跨越了千年与时代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催发出新的苗医药传承发展路径。苗族人敬重自然,也感恩大山里赐予药材。他们在现代医药理论和治疗实践的引领下,传统的苗医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愈发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正在一步步走出苗乡,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以其显著的疗效造福人类。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在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六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曹野

责编

钟勇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