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贵州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从“县县通高速”,到“组组通硬化路”,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平原”,从激流险滩到“黄金水道”,不断完善的交通体系,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交通和着时代节拍 跨越千山万水
生于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冲出群山封锁,是贵州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举全省之力穿越重山开大道,打通天堑筑通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12月1号,贵阳地铁一号线开通,实现了贵州城市轨道交通“零突破”。
贵阳市民 赵亦塘
贵阳市民赵亦塘说:“这七八年,我盼着能坐上地铁,我今生就没有遗憾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今天,我们就强不起来、富不起来,我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贵州人对交通的热情,让这条新闻的点击量快速达到10万+。贵阳地铁2号线全线通车,3号线、S1号线抓紧建设。贵广、沪昆、成贵、渝黔等多条重要铁路线在贵阳交汇,民航机场9个市州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更多人认识到贵州,新闻报道不断创造10万+,而贵州与全国实现畅通联结,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了优势和条件。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董亮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董亮说:“近10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和水运投资1.16万亿元,投资规模力度空前,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破解缺水困局 创造水利发展“黄金十年”
山地贵州,交通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水利则是事关发展长远、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十年来,贵州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全力破解喀斯特山区有水难存的工程性缺水难题。如今,丰水又缺水的局面正在改变。今年3月,贵州最大的水利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好消息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十万人次。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水源建管部主任 李国祥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水源建管部主任李国祥说:“现在随着雨季的到来,我们将会加快蓄水的速度,总库容达到13.23亿立方米。我们一定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下一步的工作,确保年底实现供水目标。”
从规划到批复立项,再到开工建设,夹岩水利枢纽创造了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罕见的‘夹岩速度’,建成会能为毕节、遵义两市10个县(区)的267万人口提供安全稳定水源,实现对90万亩农田的灌溉。而这只是贵州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投入超过3000亿元,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98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省级以上资金113亿元,解决和巩固74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升至90%,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而全面推进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改善了耕地生产条件,还满足了产业发展用水需求,保障了粮食安全。
贵州江楠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部经理 左龙明
在威宁县双龙镇,江楠集团旗下的千亩蔬菜基地已经用上了自动喷滴灌系统。贵州江楠农业有限公司种植部经理左龙明说:“用灌溉管道去灌溉,一般都是20亩一个片区,浇一个小时就能浇透,用电成本就十几块钱。”
威宁县久兴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村民马发珍说:“每月我们可以上22天班,一天100块钱。在这个地方包吃包住,比在外面好几倍,去年我们在基地上挣了1万多块钱。”
现在,威宁县已建成111个供水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蔬菜产量超过200万吨。
润泽黔中大地的梦想,因一个个水利工程而变成现实。今年,新国发2号文件中涉及重大水利项目达到19个,更是为贵州水利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交通兴,百业兴。水利旺,五谷丰。以交通、水利、通信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