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徐州会战爆发。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
由贵州儿郎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40师就参加了徐州会战。
1938年3月,第140师奉命开到鲁南台儿庄战场南端侧翼的禹王山、望母山等地阻击日军。战斗中,第140师编入滇军第六十军苦战月余,伤亡官兵2000余人。
陆军第140师原系黔军第25军教导师,属副军长侯之担部(称二十五军“副军部”)。1935年初,侯之担部在黔北担任守备乌江,阻击红军的作战任务,战后由侯汉佑率领,开赴赤水整训。1935年夏,侯之担部与黔军第25军的其他各师一道,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列入国民革命军序列。该部先期改编为“新编第二十五师”,委沈久成(现贵州遵义市鸭溪人)为中将师长。师下辖二旅四个团。1935年,部队奉调出黔驻防川北及陕南等地。1936年初,部队正式改番号为陆军第140师。
1936年冬,国民政府委派贵州兴义人王文彦任第140师师长。王文彦与同是贵州人的何应钦是师生又是郎舅关系。王文彦就任第140师师长后,利用与何应钦的特殊关系,装备上有很大的改善。
王文彦
结束台儿庄大战后,第140师编入第九战区,曾参加过四次长沙会战。1939年初,第140师在湖北通城、九岭、幕山等地与日军第33师团展开激战。期间,第140师与友军第82师配合,向被第82师截为八段的日军第33师团进行沿途阻击,使敌损失惨重。第一次长沙会战后,该师不少官佐获奖授勋。此一战,贵州健儿们翻山越岭,运动作战,往返奔袭,40天不下火线,充分地展现了贵州部队能吃苦耐劳、善于山地运动作战的特点,受到上级和友邻部队的一致好评。
1940年秋,第140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汨罗河南岸之栗山巷、鲤鱼铺、桃花岭、兴隆山、大头岭等地与日军第三师团激战了一个星期。日军以八架飞机助战,敌作战指示曾载曰:“大头岭、桃花山之敌十分顽强,务集中轰炸。”足见当时战斗之激烈和贵州部队作战之顽强。1941年1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40师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代司令长官薛岳直接指挥。部队在马神山、东影、珠洲、斩儿桥一带与日寇第六师团遭遇,激战三日,成功阻敌,使之不能前进。该师还采取连续夜袭的方法,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会战中期,140师奉军事委员会之命,强行军奔袭岳阳。行军两日半,全师冒雪渡过汨罗河,到达新墙河北岸,迅即攻下岳阳外围的几个山头,使日军攻击长沙受挫。1943年,第140师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参加衡阳、南昌战役后,该师因长期作战伤亡过大,第140师番号被撤销。由于140师战功卓著,湖南衡阳衡山忠烈祠建有国民革命军140师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部分资料来自《贵州草鞋兵》
相关链接:
《贵州草鞋兵》是一部抗日战争纪实作品。作者齐赤军和梁茂林多方寻找黔籍军人抗战史料,并通过黔籍抗战老兵69名幸存者、参战的黔籍将校后人的追忆,完成了这一部贵州军人的抗战史书。该书于2009年8月出版,并于2012年再版。
(感谢贵州文史研究馆、贵州档案馆,以及梁茂林先生提供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