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
在武汉客厅开幕
开幕首日 现场观众众多
为武汉拼过命的他们
今天也都来了
重回最熟悉的“战场” 他们眼眶一下就红了
说不尽的感谢!
曾赴朝参战的八旬老人张兆堂观展
83岁的康复者抗美援朝退役军人张兆堂在参观。肖璐欣摄
在火神山住了一个多月的
八旬老人张兆堂
今天穿着抗美援朝志愿军军装来看展览
他说
这一代的军人很勇敢
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记住
张兆堂17岁就参军赴朝参战
退役后成为一名警察,守护武汉
曾在1983年防汛抗灾中荣立三等功
2月10日,张兆堂和老伴
因患新冠肺炎
进入火神山医院治疗
他将当年的立功证书和老照片
放在一个小包里贴身带着
在住院康复期
但一说起战争年代做通讯兵的那段往事
老人家还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他给在这里奋战的军队白衣战士们
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
与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抵抗疫情
人民军队的英雄基因
在两代人之间默默地传承着
治疗期间
医疗队队员送来的一床被子
让张兆堂感到子弟兵就是“亲人”
“这份恩情不能忘”
他拿起床头的一个药盒
抽出里面的药品说明书
陆续记下18位
来过病房的子弟兵“亲人”的名字
3月11日
83岁的张兆堂和他的老伴杨奶奶
一起康复出院了
离别时
张兆堂再次向医护人员敬礼
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致敬!
老人接受采访时
再次感谢医院的医务人员
他说,他们救了我们全家的命!
感谢他们
“看夕阳”感动全国网友的
老人来了
87岁王欣老人
在自己看夕阳的图片下
感慨万分
“只有中国共产党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是世界大国
真正做到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
观展时不禁落泪
安徽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张成元
在看展时不禁落泪
特意在展览照片前合影
90后青年难忘
抢建火神山医院岁月
“这是网红吊车,
这是当时工地上用的临时照明灯……
感谢网友们‘云监工’,
日夜鼓励和加油,
我们建设者才能浑身是劲,
完成了看似难以完成的
‘两山’施工任务!”
情景再现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过程。郭婷婷摄
时任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
火神山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肖帅
站在火神山场景前激动不已
疫情暴发时
肖帅身在广州
听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消息
第一时间开车逆行千余公里
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驰援火神山的大吊车。郭婷婷摄
项目交付后
他又第一时间主动报名
参加医院维保工作
出入病房红区
与重症病人近距离接触
电务公司工作人员
为方舱医院奋战,值得!
中铁十一局集团
电务公司工作人员李中波
回到了自己曾经奋战过的武汉客厅
当时武汉客厅被征用为方舱医院
他和小伙伴们连续奋战
11个小时铺设安装好水电
李中波(右)和同伴
今天又回到曾经奋战过的“战场”
看了展览非常感动
自己的付出帮助了那么多人
非常值得
环卫工人看到熟悉一幕 红了眼眶
吴家山城管所的罗善善
在疫情期间曾带领10名环卫工人
负责武汉客厅方舱保洁、消杀
为了防止污染
方舱内所有粪便
都是靠他们人工背出去
回到自己熟悉的“战场”
特别是来到展馆的方舱医院场景里
罗善善眼眶红了
他说当时自己每天开车
来方舱医院工作时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心里很着急
现在武汉客厅旁边车水马龙
武汉又回来了
他要好好工作扮
靓自己心爱的城市
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设计师
愿武汉越来越好
中南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曾诚
曾参与“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建设
在第五展区
他看到过早、小吃、夜市等场景时
感慨道
“武汉经济真的复苏了,
愿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好!”
医护人员对镜头鞠躬的照片 让人动容
抗疫展览馆的“媒体区”
有张特殊的照片:
大门里是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背影
另一位医护人员却转身正对镜头深深鞠躬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
3月1日武汉市硚口区
武体方舱医院休舱医务人员
邀请长江日报记者詹松为他们拍照
拍摄完毕
记者感谢他们的英雄无畏深深鞠躬
一名医务人员也对记者鞠躬致意
时隔半年多
想起当时情形
詹松依然情难自抑
“感谢我们所有人的奋力拼搏,
才最终赢得胜利,
有了人民的康复、城市的康复。”
现场还设有网红打卡机
科技感爆棚
参观者在打卡机前
可通过摄像头
自动生成一张致敬抗疫精神的照片
展览上还特别为参观者
准备了纪念品
纪念口罩
在智能口罩机前参观者排起了长队
扫码免费领取纪念口罩
向抗疫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