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早安丨每天认识一个文物:乐舞纹画像砖

动静贵州
1728689940
积分商场

乐舞纹画像砖

该乐舞纹画像砖右起第一人抚琴,右起第二人为一个长衣阔袖的舞者,其胸部开始向右下方,有一条斜向的砖体裂痕,形成视觉上的干扰线条。左起第二人亦为一阔袖舞者,左起第一人束发,于前胸处双手捧执一物。此物类似一角形框架结构,横木(或称之为手柄)前端立有一纵柱,组合起来非常像一个笙斗或竽(yú)斗。与斗略不同,其纵柱柱顶向内勾,又形成一条大致呈折曲线的器颈,器颈与纵柱之间,还绘制两道直线相连。此外,这件乐器通过一条布条套系在乐者脖颈,形成可以负重的挂带,应该是在演奏时对乐器起固定和平衡作用。如果把乐者手中所捧执的横木想象成笙斗或竽斗的吹管,此人还真像一个吹笙者或吹竽者。但乐舞显然在进行中,“吹管”并未绘制于乐者嘴部,因此猜测此物不属于吹奏范围的管乐器,也就不太可能是笙或竽。

此物大致呈现出的一条“折曲线器颈”特征,为我们的猜测提供了一个指向,即竖箜篌(kōng hóu)。比较粗犷的分类,汉代箜篌有卧式和竖式两种。卧式早,竖式晚。卧箜篌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其形状以及横弹的方式,类似加上品位的古琴。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征服南越后,要祭祀郊庙祈福天地,以固其边塞。由于原礼乐已不复存,便重新制定祭祀礼乐,故命乐人“侯调”在郊祀时演奏空侯、琴瑟等乐器。根据这个记载,有学者认为,这种乐器最早称为“坎侯”或“空侯”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汉武帝指派的这位乐人为“侯”姓。东汉中晚期(90年-220年)以降,与“笙”“竽”“筑”等乐器的定名一样,“空侯”因其主要材质为竹木,遂被统一加上竹字头,并专门指代这种乐器。譬如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家蔡邕(133年-192年),在其著《琴操》中,就首次出现了带竹头的“箜篌”。

编辑

张僡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