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荔波县玉屏街道水浦村水葩水寨研学基地又迎来了新的一批研学旅游团。来自上海、北京的近30名师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寓游于学,在水浦村开启了研学之旅,学习、体验感受神秘的水族文字和水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探究少数民族文化,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立体、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水浦村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水浦村紧紧抓住旅游大发展机遇,由贵州荔波农投集团牵头,依托荔波生态自然、红色文化和传统民俗资源,深入挖掘乡村的教育价值,及时调整水浦恩铭故里景区和水葩水寨景区客群定位,以中小学研学实践和成人红色培训为主,亲子周边游和旅行社定制客群为辅,利用传统节庆、民族节庆、节假日引流策划等丰富景区业态,建设以民族文化教学、水族农耕体验、参观非遗等主题的青少年研学基地,吸引省内外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有效盘活了国有资源,促进了资产增值保值,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走进水葩水寨,经过水寨门口的迎宾仪式,沿着村史馆、水族染织体验馆等一路参观水葩的民居建筑、民族服饰,对水葩水族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习俗进行细致了解,在水书楼,认真听取水书先生对水族“水书”的由来以及近年来“水书”的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场认读水族部分基础文字、学习书写一些简单水书文字,同学们神情专注,认真临摹,收获了别样的体验。
活动中,学生们还参观了马尾绣的绣品,与国家级马尾绣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韦桃花老师互动学习,了解马尾绣相关知识,在韦桃花老师手把手地教授下,认真学习马尾绣的绣制手艺。“非遗+研学”,这种供和需对接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学生们在水族马尾绣非遗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绣品的魅力。
“这次学了水族的一些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的演变发展,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制作马尾绣,我还绣了一幅简单的马尾绣带回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学生王皓粼说道。
国家级马尾绣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韦桃花也说道:“教这些学生制作马尾绣的一些简单做法,让外面的学生们体验一下制作马尾绣的过程,也向学生展示一下马尾绣制作过程的不容易,可以更好的了解马尾绣,宣传马尾绣。”
“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共接待了研学团队20批次,以省内学生为主,同时还有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学生到来。”水浦村水葩景区负责人邓志坚介绍。
基于红色文化,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研学经济,水浦村的做法成为将荔波县盘活闲置国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优化现有资源。水浦村利用现有的存量资产和资源改造成服务于定位客群的配套体系,整合村内资源,将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水族端节等16项国家、省、州、县非遗项目分别展示为水书易祈福塔、水书字典、卯运风雨桥、“神秘水族”展陈馆、水族染织馆、水族水绣珍品馆、水书博物馆、五谷禾仓、水族米酒坊、老屋古井等景点。并通过将民宿改为学生宿舍、非遗展馆改为非遗体验教室等,实现一核多点、串珠成链、聚链成片,精心打造教育研学游、生态休闲游、红色经典游。目前水葩民宿能一次性容纳150人以上,符合C级标准餐饮餐厅能一次性容纳300人以上就餐,演艺场可同时容纳800人坐席。
实施专业管理。为使水浦村充分发挥运营商专业优势,精准定位发展方向,谋深谋实产业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贵州荔波农投集团以公司旗下一级全资子公司贵州荔创旅游发展公司为主体,将主营业务由户外探险、定制化旅游转变为包含党建、研学、亲子游、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演艺、餐饮、住宿等在内的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并以水浦、水葩、兰鼎山为拓展方向,综合水浦、水葩、兰鼎山等项目优势进行深度开发,积极申报省级研学精品课程,以“红色文化研学+水族农耕体验+生态康养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逐渐形成。目前,基地最高可容纳400人参与研学,2022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20余万元。
深挖精品课程。水浦村依托研学基地的特色,针对自然科普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农业发展教育、国情教育研学五个领域结合荔波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开发深度研学游产品,以提高课程质量、时长、深度来提升荔波研学品质,并与贵州青旅研学教育有限公司合作,依据各景点主题定位设计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客群研发深度研学课程。同时,还将积极加强研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力度培养研学导师队伍和安全保障团队,目前荔创公司已有6名相关人员取得《研学指导师格证》证书,10名安全保障人员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下一步,水浦村将继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民俗文化等资源来改进完善研学旅行体验,以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研学旅行,以研学旅行带热乡村休闲产业、带动乡村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文化传承、加快乡村共同富裕,不断充实研旅活动项目,提升服务标准,拉动产品消费,以研学旅行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