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外公外婆家所住的大杂院,等我长大后才知道,原来便是所谓“刘道台的公馆”。可惜被拆除得干干净净,什么也没留下。
犹记幼时所居,在右手最里面的位置,据说是刘家的厨房,逼仄的两层楼,实在寒酸,不知当年一大家子人怎么在里面能住下来若干年。比较起来,住在正房的几户人家就幸运多了。从巷子里进入大院,要上几级台阶,正门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雕花门窗,皆颇为精致,现在回想起来,确乎是大户人家才有的气派。
邻近的民生路,是小时外婆经常带我去买菜的地方,大概也因此而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到现在还是时不时爱去逛一逛。这条路可是一个觅食的宝藏之地,值得一吃的东西不少。
本文单表一枝——破酥包子。
破酥包
抗战期间,漫画家黄尧流寓西南,创作有《漫画贵阳》一书,其中便画到“破酥包子”,前些年再版,整理者配有文字,称其“包子暄软,馅心细嫩,味咸鲜香,因内有层次,故称为破酥。当时贵阳汉云楼所做的破酥包子最有名,城南城北的人为一饱口福,不惜大清早到店领牌子买包子。因为保质量,该店每日限定数额只做三四百个”。
包子人人会做,南北皆有,各有特色。贵阳街头的包子店少说几百个应该有,老百姓上班赶时间,买一枚边吃边走,非常便利,需求大,自然应运而生,只是,挑嘴如我,即使是一味包子,也不好随意打发。
贵阳包子,不同于北方做法,面皮酥软,才是上品。且颇有几味外地所鲜见者,比如三鲜包子,馅里有肉,还有洗沙,又甜又腻。十几年前,三桥某个偏僻小街有家卖三鲜包子的小摊,要吃也须排长队。篜出一笼,旋即抢光,遇到前面有个把一买头十个的主,真恨不得夺将下来,均其贫富也。
民生路的这家安顺破酥包子也是这样一幅景象,我不用提店铺名字,以免广告嫌疑,自己去逛,看到有排长队的,接在后面买就是了。
这家店规模着实不算小,一次出锅起码五六笼包子,且馅料品种也颇丰富,馒头、肉包、三鲜包、洋芋包、花生糖包、菜包、引子包等,一应俱全。上周带了两位北京朋友吃小吃,路过此处,想想看还是买了两枚,三鲜、引子各一,交给二位,建议分食,两种口味都尝尝。原本只是顺带,没想到一天的吃货行程下来,其中这枚引子包排名颇为靠前,且引发了一场关于何谓“引子”的探讨。
话说他家的引子包确实好吃,香甜之余,还有余味,也就是引子特有的气息。此物似芝麻,却又不是芝麻,我们从小便吃,包子馅之外,也能当汤圆馅,还可以蘸食粽粑、饵块粑、糍粑等等,习而不察,一直没搞清楚其来历,上网搜索,不少答案说是紫苏子,即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手中一时无书可查,姑且留个尾巴,也希望读到的朋友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