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七拐八翘的“拐枣”,不仅不是“枣”,甚至都不是果实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23258680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前不久,到贵阳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办事,不期然地遇到一株拐枣树,同行的几个同龄人,立马都惊呼起来。

不足为奇,是有点久违了。

年青一代恐怕不知拐枣为何物,我们小时候,这也是个很常见的特殊零食,多半是煮熟了吃,奇奇怪怪的外表下,隐藏着一口甜蜜滋味。

拐枣的果实恰如其名,真的就是七拐八翘的怪模样,口感上跟枣子略近。作家林白在其长篇小说《北流》里写得很准确,“这种果实长得非常奇怪,像蚯蚓拉的屎,灰棕色的曲里拐弯,它的核竟是在外头的,像豌豆大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三十一卷载:“枳椇、枳枸,皆屈曲不伸之义。此树多枝而曲,其子亦卷曲,故以名之。曰蜜,曰饴,因其味也。曰珊瑚,曰鸡距,像其形也。曰交加,言其实之扭曲也。蜀人称作桔枸、棘枸,滇人称作鸡橘子,巴人称作金钩,广人称作结留子。”

既然写进了《本草纲目》,可以想见的是,拐枣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枳椇,《本草》只言木能败酒,而丹溪朱氏治酒病往往用其实,其功当亦同也。”

而《本草衍义补遗》也说:“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

事实上,说拐枣是果实,并不准确,拐枣其实也是别名,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拐枣应名枳椇,是鼠李科枳椇属,其连接果实与植株之间的如鸡爪子状那段弯弯扭扭的果梗,颇为肥厚,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可生食,也可酿酒。

拐枣树的真正果实,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顶端所挂着的一颗颗球形核果,成熟后,是黄褐色或棕褐色,根本没法吃。

此外,拐枣还叫做万寿果、万子梨、俅江枳椇、鸡爪连、金钩梨、拐枣儿、臭杞子、鸡爪子、龙爪、弯捞捞、蜜爪爪、桔杻等等。其分布极为广泛,十分常见,除中国外,朝鲜、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多国都有这玩意。

拐枣在地球上已经有五千万至一千万年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植物了。很有意思,似乎越是古老的物种,样子总有些奇怪,拐枣那些个别名,说到底大多跟它与众不同的样貌有些关联。

拐枣的含糖量很高,成熟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制糖或者是酿酒,据说因其味道甘美,还有木蜜或树蜜的别称。而其英文名“raisin tree”,直译过来就是“葡萄干树”,似乎是在说,其味跟葡萄干一样甜蜜,跟取名拐枣的逻辑也有点接近。

我最近翻阅贵州地方文献时,还在《黄平县志》里读到一则,见于卷二十“物产”,说是“拐枣,即枳椇即枳椇。……俗称鸡爪,又呼鸡距。野生,落叶乔木,叶卵形互生,夏开小白花,枝顶结实,实有肉质之柄,色黄,肥大,略如鸡爪形,长寸许,扭曲开作两三歧,俨如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每开歧尽处,结一二小子,状如蔓荆子,内有扁核,赤色,如酸枣仁形,味甘如蜜,故又名树蜜,又名木餳。《诗》,南山有枸。枸即椇也。《蚕食录》,拐枣,子鸭食之,须臾即死。此不可解者”。

在《诗经》里提到拐枣,也说“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这里边的枸,就是拐枣树的古名,知道这个名字,也许不难联想到,拐枣跟贵州的历史有很深渊源,限于篇幅,且听下回分解咯。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