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书香里的贵州 | 《贵州文库》总纂顾久:贵州精神和文化特质值得传承

1697699160

集成经典,文彰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藏量丰厚,自秦汉以来产生了一批文献遗存,特别是明朝初年至贵州建省至新中国成立的近600年间,积累了丰厚的文献和文化典籍。

10月16日,在位于贵阳市中华北路西侧的《贵州文库》总纂办公室,编辑团队对《贵州文库》二期出版工程进行编辑、校勘的工作有条不紊,许多书目因年代久远,难度极大,需要格外细致。

事实上,早在2016年3月,贵州全面启动《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作,收录了贵州这片热土自有人文发轫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经典文献,以精装点校、精装影印和线装影印三种形式进行出版,并将出版的所有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如此大规模地整理出版贵州古籍文献(包括少数民族文献)的大型丛书,这是建省六百多年来的第一次。

贵州山高水远,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孕育过古人类;文明时代,涵养了各民族。文化多彩,绚丽独特。各民族生聚于斯,敬畏自然,和睦相处,安顿心灵,富于智慧,并留下珍贵文献:少数民族口传文献如《亚鲁王》《安王与祖王》等;刻画文献如《侗族古法十二条》《雷公坪石刻残片》等。此外,各民族或用自创古文字,书写《宇宙人文论》《正七经》等;或借用汉字,书写《贾理》《占堆多堂》之类。

《贵州文库》编纂工作,本着“精选精编精印”原则,系统发掘、整理贵州历史文化文献资源,《贵州文库》重点收录贵州这片土地自有人文典籍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经典文献遗存。

就文库编纂而言,既要取先行各省之优点,又有贵州本土之特色;既征汉族典籍,又采含少数民族文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时限;科学规划,精抉细择;标点校勘,简体横排;遴选珍善版本,原样再造;另择文献价值高、亟须保护性传承的文献,影印保存;同步建立“贵州古籍数据库”等。

作为贵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贵州文库》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旨在系统发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顶层设计和规划,形成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以推进贵州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贵州文库》是贵州建省以来,首次对本省古籍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工程,既有汉文文献,又有少数民族文献,还有汉译外国贵州研究著作。其总序称:“初纂巨制,事繁人少,虽任重道远,各方抱弘毅之志,知难而进,誓成此编,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寥寥数句,意义尽显。

“《贵州文库》今后的价值绝不仅仅在贵州,会超出贵州甚至超出全国的范围,要做成传世的经典。”贵州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祖武认为,《贵州文库》是贵州文化传承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库内容越厚重精准,贵州文化的驱动力就越强劲,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就越大。

作为一部横贯贵州古今的历史巨著,编纂中呈现了怎样的贵州?对此,记者专访了《贵州文库》专家组组长、总纂顾久。

记者:顾老师您好,目前《贵州文库》编纂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顾久:《贵州文库》编纂分为整理点校、原版影印,以及两种纸质本数据化3种形式,出版为汉文献精装点校、精装影印、线装影印,少数民族文献精装整理翻译、线装影印5个系列。这些经典文献遗存主要包括贵州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非贵州籍人士在贵州工作生活期间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涉及贵州内容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

目前编纂的二期出版重点将以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为主,重点做好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全集、百苗图全集、丁宝桢全集、朱启钤全集等;加大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编辑出版力度,彝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等汉文、民文古籍文献;编撰出版涵盖《贵州文库》内容精华、反映贵州历史文化核心精神与特色亮点的简明读本。

记者:《贵州文库》图书出版情况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对贵州历史和民族文化梳理有怎样的价值?

顾久:《贵州文库》第一期出版工程已出版四批图书计106种414册,其中2017年出版精装点校本、线装影印本两种形式,出版图书10种53册;2018年在原有的两种形式之上,增加了精装影印本,出版图书28种92册;2019年以三种形式出版图书14种94册;2020年增加了精装影印本大开本系列,出版图书54种175册。既有资政资治价值极高的地方史志,也有体现贵州人文精神的诗文集子,亦有研究贵州社会生态的学术性著作。

拿地方志来说,有被林则徐、梁启超盛赞的《大定府志》。林则徐为该书亲自作序,盛赞其“一一载记,钜细靡遗”。梁启超谓:“方志中,经名儒精心结撰则可称者,《大定府志》属其一。”该书内容宏富,体例完整,保存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地方史料、民族资料、地理风俗资料,是研究黔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政治、经济等的珍贵文献。可以说一部《大定府志》,半部贵州彝族历史。

尤为突出的是,《贵州文库》精选、精编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这为全国各省“文库”丛书所独有。2020年,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精选彝文珍稀古文献17种,以《彝文珍稀古文献汇编》为名,合为4册编辑出版。就目前已出版的彝文古文献而言,大多数均为黑白影印。《贵州文库》此次以原色彩印,最大限度保持了文献的清晰度,不仅便于读者阅读参考,而且也保存了文献的原始模样,在民族文献保护上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数字出版方面,《贵州文库》第一期图书已以电子书形式在贵州出版集团“黔版图书”知识店铺和“阅贵·阅多彩”APP上架,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在线阅读。 另外,贵州人民出版社已与中华书局下属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将合作建设“贵州古籍文献数据库”(《贵州文库》数据库)。将逐步对《贵州文库》纸质图书数字化,按期分批推进。该数据库建成后,将为用户提供《贵州文库》相关图书在线阅读、多维检索、古籍超大字符集显示、版权保护等数字化服务。

记者:您认为梳理《贵州文库》的价值在哪里,您在从文库中读出了怎样的贵州?

顾久:《贵州文库》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中,大家以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勤奋工作。随着《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作的深入推进,参与的专家、学者不断发现更多更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有关贵州的古籍文献,海内外关心贵州的各界人士也纷纷提供省外或海外有关贵州古籍文献的目录及保存情况。这些新发现的有关贵州历史文化古籍文献至少在1000种(册)以上,为“十四五”期间做好《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作的第二期工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献及底本资源。

在文库整理中,我似乎看到了在黔中大地上,有这么一群贵州人活出了精神气,他们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值得传承和记录整理,他们不仅是贵州人的杰出代表,更是贵州精神的生动诠释。

我认为,贵州文化有两大风格,一是,建省以来,贵州一直与祖国的大传统、大文化融为一体,有一批有担当的、带着儒家风范的学者走出大山。二是,贵州少数民族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有一点老子的风格。这种儒道的结合形成了贵州文化的精神。

作为当代学者,通过系统整理贵州建省600年来历史文化文献资源,形成本地古籍文献经典集成。打造的标准只有一个:回望前600年,不负先贤;展望后100年,无愧后人。

编辑

王涛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