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贵州:产业发展绘新景群众生活有盼头

农民日报
1700458020
今天(11月20日),《农民日报》刊发新闻《贵州:产业发展绘新景群众生活有盼头》。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几年,贵州一方面继续加大生态建设,让山更绿水更清;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山地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10月底,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贵州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罗甸、织金、湄潭、惠水、榕江等县区,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农户小院,记录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效和鲜活故事。

特色产业强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走进位于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沫阳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火龙果覆盖着原本裸露的岩石。一排排色泽艳丽的火龙果,宛如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藤蔓上,树下的喷灌系统仅靠手机上的一个App就能完成控制,工人穿梭其中摘剪成熟果实、分拣装箱,现场一番忙碌景象。

“到今年底,火龙果产量将达1650吨,实现产值1300万元。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还选定我们作为供货基地,根本不愁销量!”基地负责人李才华说。

山是贵州的特色,贵州发展优势在山,特色也在山。在毕节市织金县,小小的皂角正发展成一个产业。

走进猫场镇川硐村皂角产业基地,千亩皂角林满目葱翠,一派生机盎然。这里皂角树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皂角籽剥皮去核而得的皂角精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皂角树种植不仅绿了荒坡山头,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财富。

“几年前,在山西一带,皂角都被当作无用的柴火烧掉。”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公司总经理谢伟告诉记者,那时他决定做皂角收购。通过从山西、山东等盛产皂角的省份购进原材料,运到猫场镇进行加工,谢伟靠着皂角精的粗加工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超过10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发展山地特色产业,贵州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辣椒、李子、刺梨、蓝莓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茶叶、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批批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拔地而起。

“十多年时间,龙凤村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沟,变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得益于产业发展。”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党委书记梁晓进说,2008年,龙凤村在政府引导下发展了500多亩茶园。“当时为发展茶产业,村里免费发放茶苗,还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服务,激发村民种茶积极性。”

如今,龙凤村茶园面积达7000亩,户均7.8亩,茶叶加工厂有28家。2022年村里茶叶产值、销售额分别达4100万元、150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万元。

产业活起来,“贵”字号金字招牌树起来

刺梨,是十分依赖于二产加工的农产品,早年间因为鲜果保存难和加工业的薄弱,一直是无人问津的“山果”。随着刺梨加工企业的兴起,鲜刺梨种植也逐渐在各地推广开来,迈向高速发展,实现从“山果”到商品的质变。

位于黔南州惠水县的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刺柠吉生产基地,是广药集团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300亩,生产线产能可达日产王老吉凉茶70万罐、刺柠吉60万罐,为刺柠吉产业发展以及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打下扎实基础。

“自展开合作以来,刺柠吉的飞速发展,也为王老吉在饮料市场打开了新局面。从‘输血’到‘造血’,打出了漂亮的一仗。”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继曾说,目前,刺柠吉以及相关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已超10亿元。“刺柠吉在大湾区销量十分可观,我们也在逐步向海外市场布局,在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都有销售。”

同样走“红”出国门的还有辣椒。在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朝天椒、满天星、二荆条等各类品种的辣椒堆积如山。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中心,也是中国辣椒走向世界的窗口,部分出口到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据悉,中国辣椒城占地600余亩,有交易中心、加工中心、仓储中心、冷链中心等多个功能区。目前辣椒城内从事与辣椒贸易相关的商铺有200多家、企业26家、合作社38家。2022年,市场交易总量47万吨,交易总额122亿元。

“集散虾子,买卖全球”。从买卖辣椒到参与种植、加工、交易全产业链,辣椒城3000多人的庞大经纪人队伍遍布全国,保障了遵义辣椒的集散能力。通过辣椒交易平台,为遵义辣椒争取到话语权,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为百姓增收。

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产业发展重塑乡村面貌

竹筏徜徉在碧波之上,两侧孤峰映入眼帘,可漫步山间,可观神秘天坑……这里就是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的大小井自然风景区,来过这里的人都不由得发出感叹。

一直以来,罗甸借气候做文章,依托大水面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文旅、体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实阳光、运动、甜蜜、慢生活“4S”旅居品牌。通过修建停车场、完善景区住宿和餐饮等举措,优化旅游服务,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荔波县瑶山古寨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陀螺之乡,保留着瑶族古建筑的传统风貌。游客在这里欣赏陀螺表演、瑶族猴鼓、瑶族中药、瑶族柴窑烧制等瑶族聚集地的传统民族技艺,感受瑶族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

水族人同样把非遗技艺“马尾绣”穿上了身,并让这种民族绣法进入了国际市场。

三都县水族非遗项目体验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约有2万人以马尾绣为职业,马尾绣产业相关收入达到1亿元,其中就包括出口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订单。

“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水族绣娘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每个水族妇女都会制作马尾绣,兼职每个月能拿一两千元,全职工资更高。”三都县水族非遗项目体验中心副研究员潘瑶介绍。

在榕江县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文创产业园,村寨代言人们通过新媒体平台,为网友们推介本地的罗汉果、天麻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

近年来,榕江县大力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新业态,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探索出数字经济全面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让群众分享互联网流量红利。目前,园区已经引进50余家实力企业,孵化超1.2万个账号入驻平台管理,组织开展全县新媒体人才线上线下培训3.5万余人次,带动8000余人增收。

毕节市则借助于粤黔东西部协作,动漫、服装等产业异军突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赵灵儿、路飞、初音未来……你可能想不到,这些风靡海内外的动漫手办产自毕节市。位于七星关经开区的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去年通过粤黔东西部协作从广东东莞引进,去年该公司生产手办模型20万个,产值1.1亿元,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100余人。

“今年9月,我们采用‘工厂+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在村或社区建起加工点,解决产能不足的痛点。”该公司总经理王冬阳介绍,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扩充产能,一方面能够解决村里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而在90公里外的毕节市纳雍县,晶煌制衣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拉布、裁剪、熨烫、车缝……忙碌的生产线上工人们动作娴熟,经过几十道工序,一件件针织成衣“新鲜出炉”。

据悉,晶煌制衣是纳雍县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是东西部协作的典型代表,主要代工生产针织成衣,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今年1-9月,晶煌制衣已实现产值3.08亿元,有力推动了纳雍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如今的黔贵大地,处处涌动着澎湃的浪潮,跃动着勃发的生机。贵州瞄准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正奋力开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编辑

任绍文

责编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