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龄大了,我也不会写字,之前看到签到册就很头痛,每次来学习都是早早地来签字,一是签得慢,二是怕其他人看到我写字丑,很尴尬。”现年68岁的贵州省岑巩县大坪同心社区居民杨政英说。大坪同心社区全景
过去,贵州省岑巩县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世代生活在山区深处,贫困程度深,读书机会少。
而今,在易地搬迁政策帮扶下,一个个配套完备的现代化新兴社区在全县拔地而起,饱受贫困之苦的18876名群众迎来了多彩生活。
搬出来前,杨政英的家在注溪镇岑王村郑家沟组,家里住的是木房,破旧不堪,风一吹就能倒似的。从村子去县城,要坐一个小时的车才能到。
2018年,当地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提上议程,很快,杨政英一家搬出大山,住进了大坪同心社区。
住进新家后,电视、沙发、茶几等配备齐全,而且交通、看病就医、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相比过去,杨政英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与此同时,随着大量的搬迁户入住,社区管理也迎来了挑战。
“管理非常混乱,高空抛物、邻里矛盾、过马路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大坪同心社区团支部书记刘芝兵回忆。大坪同心社区夜校开班
为了将社区管理引向正轨,几年来,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居民家中摸底排查,通过打电话、社区微信群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想方设法加大管理力度和效果。
“通过开展专项招聘、送岗上门、开设扶贫车间、引导外出务工以及群众自行创业等就业服务,基本上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一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刘芝兵介绍,居民稳定下来后,社区相继开展了新市民•追梦桥、家风家校等系列活动,号召大家要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做遵纪守法的新市民。
但是,整个社区1948户8221人中,老人和学生就有3544人,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可不可以也将老年人集中起来,像学生一样,给他们“上课”呢?大坪同心社区开展美容培训
“种了几十年的地,都没读过多少书,咋七老八十了,还要上课呢?”2018年12月,听到社区要“开课”的消息,杨政英很诧异。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下,抱着看一看的心态,杨政英和20多名居民来到了“课堂”。课上,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了禁止高空抛物等居民守则。大坪同心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夜校培训
“这些年轻人有文化,他们给我们谈思想、讲政策、科普文化等,还教我们看抖音、用微信,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堂课后,杨政英就来了兴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重新提笔,学签名,记笔记,每一次都会准时到课堂,当起了乖学生。
同时,为方便居民学习,社区还通过微信、“社区1+1”APP等方式同步课程,不能到现场来的,就可以在上面观看、打卡。
“现在有1000多人注册,现场来的人也多了,几乎每次都有六七十人。”刘芝兵说。大坪同心社区夜校开班
前几天,共青团岑巩县委还牵头在大坪同心社区举办了脱贫攻坚夜校开班仪式,以“扫盲行动+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依靠“西部计划志愿者+准大学生志愿者+农业技术专家”三方联动,用好“扶智”这把金钥匙,提高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社区开办这种夜校非常好,对我们年轻人非常有帮助。通过经常参加这种培训学习,我的发展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30岁的社区居民杨秀菊说,搬迁后,她在工业园区上班,坐车几分钟就到家,工资待遇还不错,现在还年轻,有空就来培训班里多学些文化知识。
接下来,社区将根据搬迁移民后续发展的需要,开展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推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最大程度发展好、管理好移民社区,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组织”的运行机制,真正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坪同心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夜校培训
通讯员:李昌焯 余欢 何晓燕 万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