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敏参加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
“在开花的季节,要把蜂箱搬到蜜源地附近去。”
“要经常对蜂巢进行检查,发现蜂王腹部缩小或是停止产卵,就是分蜂先兆,要及时采取措施和消除分蜂,避免群体减弱影响采蜜。”
我叫袁治敏,今年39岁,是贵州省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炮湾村菜冲组村民。这几天,我都在忙着给大家指导养蜂技术。
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养蜂是我的福音,靠着养蜂,我有了稳定收入。再加上蜜蜂不断地刺激腿脚皮肤,我残疾麻木的腿脚有了一些知觉,现在能够正常地站立起来了。这放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4年,我患上脑干瘀血,导致左半身体瘫痪,成为了一名肢体重度残疾人。四处求医,家里欠下了20余万元的外债。当年,我家因病致贫,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除了欠医疗费,每年还要去医院做康复治疗一次,加上药费就要上万元。经济方面给我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万分痛苦,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却又无可奈何。
2017年,我在相关政府部门“买一扶二”方式(即:残疾人自己购置中蜂1箱、县残联扶持2箱,购置2箱、县残联扶持4箱,以此类推,最多扶持不超过10箱)的扶持下,加入了中蜂养殖,让家庭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自己行动都困难,能发展好产业吗?尽管刚开始时有疑虑,但我决定试一试。因为我也需要蜜蜂的针刺去刺激身体瘫痪的部分,使其达到针灸的效果。
为了让我吃下“定心丸”,县残联还为我争取了一次为期7天的去贵州省遵义市养蜂基地实地培训的机会。
最初我自费购买了五箱蜜蜂,再加上政府部门帮扶的部分,总计15箱。在我的细心照料下,2017年底,我第一次收割了90多斤蜂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见到了效益,我对养蜂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养殖的蜜蜂
炮湾村植被多、空气好、蜜源好,产出的蜂蜜品质高。蜂蜜在朋友圈销售,就已经供不应求,效益很好。
在养蜂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秋,我顺利脱了贫。2019年,我就把欠下的债还完了。
正在取蜂蜜
今年,我一共养殖154箱蜜蜂,选了8个自然寨23个点放置蜂箱,销售蜂蜜加上销售种蜂,已卖出了28万余元。
这几年养蜂,我感触颇深。它对我们残疾人来讲绝对是一个量身订制的产业,操作性强、劳动强度不高且见效快。
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接下来,我准备继续扩大养蜂规模,主动宣传养蜂产业,带动有意愿发展养蜂产业的群众及残疾人参与进来。如果有人想学习养蜂技术,我也会亲自进行技术指导,一起做大产业,帮助更多残疾人增收。
通讯员:余欢 张燕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