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贵州巡抚林绍年赠匾刘官礼,是因为教育,还是安抚?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77589560
积分商场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兴义刘氏在贵州的崛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同时期通过镇压民族起义的军事崛起,代表人物刘燕山;第二阶段是光绪之后依靠兴办教育的文化崛起,代表人物是刘燕山三子刘官礼;第三阶段是民国初期依靠军事手段夺取贵州政权的政治崛起,代表人物是刘官礼长子刘显世。对今天而言,影响最深,传播最远,当属以刘官礼为代表的文化崛起。

刘官礼像

清光绪三十四戊申年,即1908年,林绍年赠送刘官礼(字统之)一块烫金寿匾,匾长3.1米,高1.3米,上书“元老壮猷”四个楷体大字。上款:“授荣禄大夫统之尊兄观察大人七豒大庆”,下款:“前署抚黔使者愚弟林绍年顿首拜题;前署抚黔使者愚弟曹鸿勋顿首拜书;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孟月谷旦立。”所谓“谷旦”,就是良辰吉日,既然是寿匾,“谷旦”自然就是生辰那天。刘官礼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农历七月十九日,“孟月”一般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首月,农历七月正是秋季第一个月,光绪三十四年的农历七月十九日,如果按照今天的公历,即这块匾的日期是1908年8月15日。“豒(zhì)”就是“秩”,古代一秩为十年,七秩自然就是70岁。不过即便按照旧式算法,在娘胎里面也算一岁,刘官礼满打满算,当时也只有68岁。“元老壮猷”出自《诗经·小雅·采芑(qǐ)》的“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大致意思就是林绍年称赞刘官礼是贵州具有雄才谋略的资深元老。“顿首”是古代地位相当者之间使用的拜礼,用在此处,既表示恭敬,也比较符合二人身份对等的位阶。

林绍年赠刘官礼寿匾 拍摄:胡云江

林绍年是福州人,生于1846年,比刘官礼小5岁。同治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朝廷从事文书。让其名声陡然鹊起,是担任“最高检检察官”的监察御史期间,秉公直言,斥责慈禧动用各地以海军军费名义收刮的献银,修建颐和园。这当然招致不满,遂被降维打击,革职整饬。在指陈时弊方面,林绍年堪称“清流”先锋张之洞小弟,因此颇受张之洞器重。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便邀请林绍年赴广东。林绍年被逐离京城后,便按此前约定,赴肇庆端溪书院担任山长。1890年,林绍年到达广东时,张之洞已经前往武汉,履新湖广总督,但据端溪中学李文亮老师《传奇林绍年:从端溪书院山长到军机大臣》一文,张之洞还是留有后手,安排同族侄曾孙、时任肇庆知府的张曾敭(yáng)给予林绍年办学大力支持。巧合的是,林绍年担任端溪书院山长约两年的时间段,正好也是刘官礼创建的兴义笔山书院建成运行之时。

林绍年像 图片来源:闽侯县纪委监委

正是这段端溪书院山长之经历,让林绍年此后在云贵两省长期为官期间,大兴地方教育之风。1893年起,林绍年先后历任云南昭通知府、云南府知府、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等职。1905年初(旧历一九零四癸卯年十一月),林绍年从云南调任贵州巡抚。是年,光绪皇帝正式诏准张之洞《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在清廷废除几千年科举制度背景下,林绍年效仿张之洞,积极公派和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接受新式教育,前后一年左右时间,就多达一百五十余人,开创了清代贵州学生出国留学的盛世。此后在民国时期逐步显露出来的贵州一些名流政要,如兴义王伯群、贵阳周昌寿、安龙张鸿藻等,都受其惠泽。同时,林绍年在全省范围内对旧式书院全面改革,倡办新学堂。如笔山书院转型为兴义县立高等小学堂,校内增办师范传习所等,均是刘官礼遵从林绍年的教育方略。次年,就在林绍年离任赴广西之际,兴义高小十三学子跨过盘江,到省城贵阳投考贵州通省公立中学,一考成名,囊括前十三名,“隆甲全省”,名震贵州教育界。

也许基于兴义笔山书院在贵州教育界的成功崛起,或是基于张之洞与兴义府的少年情结。总之,1908年林绍年在河南巡抚任内,千里迢迢赠送了刘官礼这块寿匾。林绍年在款识中,尊称刘官礼为观察大人,观察即道台。刘官礼咸同时期曾因镇压白旗军之军功,被清廷加封为云南滇西候补道,此乃边疆地区的四品实职,故基本吻合。但款识中“荣禄大夫”,属一品大员,最次也是从一品,所以只能算林绍年恭维刘官礼的荣誉称号。这块匾额的书写者为贵州巡抚曹鸿勋。曹鸿勋是山东潍坊人,与林绍年同岁,履历也非常相似。光绪二年(1876)中丙子科状元,先在翰林院作编修,后到湖南主管教育。到云贵后,历任云南永昌知府、云南府知府、云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等职,1904年5月,接替李经羲短暂就任贵州巡抚,因为时间比较短,许多史料将其混淆或漏统。当然,从这块匾的书法艺术看,曹巡抚无疑还是一位书法家,甚至在故宫、颐和园至今都留有墨迹石刻。

曹鸿勋遗像

通过上文叙述,这块寿匾无疑与刘官礼办教育有关。但是,通过梳理几人履历可以发现,刘、林、曹三人同时在云贵时,还遭遇过一共同事件。十九世纪末期,原中法战争后被就地遣散的清军官兵,由于退伍待遇不公,便在广西境内招兵买马,形成游勇,成为一股很大的势力,史称“广西会党军”。会党军时而集聚,时而流窜,多次在云贵边界地区袭扰抢掠,作为当时头号威胁,清廷为之头疼不已,兴义县城甚至在1902年秋被会党军攻陷。三人为保境安宁,均协同组织参与过堵击游勇作乱。兔死狗烹,局势稍安后,为防止兴义刘氏一门作为地方兵团尾大不掉,1904年6月,刘氏被新任贵州巡抚曹鸿勋裁撤掉靖边副营。1905年8月,又被时任贵州巡抚林绍年裁撤掉靖边正营。因此,笔者认为,这块匾额其实是两位前贵州巡抚对刘氏的慰藉和安抚,是三人共同抗击过广西游勇的见证,而非此前一直认为的与刘氏办教育有关。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