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二年,如何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长顺县多措并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监测、精准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长顺县长寨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顺社区王少英家里,驻村第一书记杨崇岭和社区副支书蒋蓉正在对她家今年的生产生活和扶贫专岗履职情况进行走访。王少英一家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5口人,3年前全家脱了贫。今年因其孙子刚出生和疫情影响,家里的两个劳动力未能外出务工,面临返贫风险。
王少英讲述到,过去家里真的很困难,那时候小娃还小,自己手又不大方便,干不了重活,收入很低,都没有什么保障。
社区干部在摸排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核查,并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民政兜底保障、申请残疾补贴、扶贫专岗等措施,实施精准帮扶。
据长寨街道锦顺社区第一书记杨崇岭介绍,通过对王少英家扶贫专岗、残疾补贴、养老金,还有引导其子女在县里就近务工,她家的收入已经达到近三万元,已经消除了她的返贫风险。
“现在收入也可以的,得点低保800多,扫地得400块,就合1000多点,一个月生活也基本上够了。等孙子大点,儿子儿媳妇出去打工,今后我们的生活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好起来。”王少英说。
据了解,目前,锦顺社区共识别纳入系统的监测户共37户,36户已消除返贫风险。
“针对我们小区监测户,我们是积极地跟踪服务,引导就业,逐步解决他们收入达标的问题,多途径地消除了返贫风险。”杨崇岭说。
在锦顺社区,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5家帮扶车间入驻,吸纳了周边300余名群众前来务工,其中脱贫户、监测对象户约占30%左右。
家住锦顺社区的居民何忠琴说:“来这里上班后工作也还可以,也不累。里面有老师照顾小娃,自己上班也安心,一个月上班下来也有一两千左右的工资,挺不错的。”
“我们工厂3月11号投入生产,目前工人有30多人,我们将扩大到上百人。我们工厂的订单货源充足,需要大量招工,希望周边群众到我们工厂上班。”长顺县俊鑫手套厂负责人韦汉花说。
脱贫摘帽以来,长顺县全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村级集中摸排、农户申报、各部门反馈等渠道,利用贵州乡村振兴云系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措施,直到确认风险消除。
“我们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今年3月底,我们已经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8232人,其中96.42%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剩余的3.58%的监测对象,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强帮扶措施,确保全县8.53万的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致贫。”长顺县乡村振兴局贫困信息监测科负责人陈莎莎说。
记者 李良科 匡垚 邓雪
编辑 班晓静
编审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