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教育家、数学家肖文灿
在贵州现代教育史上,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为数不少,但如他将终生倾注于教育且又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成绩卓著,堪称教育家、数学家的人就不多见了。这个人,就是贵州人民所熟悉和敬重的教育家、数学家——肖文灿。
肖文灿(1897一1963年),字曜宸,贵州省赤水县复兴场打鱼坝人,1897年农历腊月初九出生在一户耕读之家。其祖父肖玉兰,系前清贡生,父亲肖世英,早年在湖北沙市某地做过税务官员,后回家乡务农行医,生活勉强自给。生活在有文化传统且又躬耕自食的人家,肖文灿自幼养成了勤劳坚韧、志向高远的品格。赤水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自古繁华而又得风气之先,这使得肖文灿求学之年即有机会进入创立不久的新式小学赤水县高等小学就读。1912年肖文灿考入贵州省立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尹笃生,系前清秀才,又得官费赴日留学,是一位思想开明、热衷教育事业、工作极认真负责、办学极为严谨的良师。尹笃生在校的言行,对肖文灿影响很大。肖文灿曾向同学表达自己的志向说:“我要以尹笃生校长为榜样,一言一行,遵守不渝,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出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致力教育,为国献身。”
1917年肖文灿师范毕业,即步入了终生从事教育的生涯。他回到家乡赤水,先在私立高小任教,不久即转到县立第一高小任教。后来肖文灿得赤水教育界前辈傅凤珩先生指导,决心报考大学深研数学。1921年,肖文灿如愿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从知名教授肖君绛学习数学。1925年,肖文灿在武昌师范大学(即武昌高师)毕业,因学业优异,留校任助教并得以单独开课。此后十二年中,他先后在武汉大学、武昌师大、中华大学任教,教职也由助教升至副教授。此间,也正是大革命失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阶段,由于受到了进步革命思想影响,肖文灿思想倾向革命。一些革命者把他的寓所当作暂时栖身之地,如段雪笙(赤水人,时任北方左联党团书记);一些追寻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也登门求助,如秦川(苟克宽,赤水人)等,他都一应接待,并帮助解决困难。同时,肖文灿花大量时间学习英文、 日文等,为研究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外文基础。1937年,肖文灿获武汉大学与德国莱比锡大学互换教师深造的名额,得以赴德留学。他曾跟从国际著名学者Van Der Waerden和Koebe研究新兴学科《赋值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留心考察德国的教育情况,参观中学,阅读报刊上刊载的研讨教育的资料。
1940年,肖文灿从德国回到贵阳,准备转道回内迁四川的武汉大学,当时任贵州省主席的吴鼎昌,闻讯为其设宴接风洗尘,并热心邀请他到某县任县长,肖文灿婉言谢绝。不久,肖文灿应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即著名的北洋工学院,西迁后改名)之聘,到该校任教授,后兼教务主任。1942年,肖文灿应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之聘,赴重庆任该校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2月,肖文灿应武汉大学数学系曾昭安之邀,回到母校任教。194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肖文灿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院长。肖文灿上任后实行整顿校务,发布新的教学方针,与教职员工谈话,增加教学设备,新建理化实验室,增购图书,延聘名师到校任教职等一系列整顿措施后,使原来混乱不堪的学校很快秩序井然,肖文灿也因此受到师生员工的爱戴。贵阳解放前夕,他掩护地下党工作,援救进步教师学生,并亲自领衔起草文书与其他社会名流共呈贵州国民政府当局,使当局不得不释放贵州大学知名进步学者丁道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文灿积极参与贵阳市文教恢复工作,被推举为贵阳教工联合会副主任、中国自然科学会贵州分会副主席;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业务部副主任。肖文灿先后出席贵阳市第一、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第二届各界人民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1951年,肖文灿调任贵州大学理学院院长。1951年8月肖文灿参加中国数学代表大会,与华罗庚、江泽涵、陈建初、曾昭安等一起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第一届理事。
1953年,肖文灿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肖文灿调云南大学数学系,他悉心于教学工作,其工作成绩颇为云大师生赞许,《云大》学刊及云南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盟讯》都对他的数学教学作过长篇报道。
1958年3月,肖文灿因病退休。1963年11月25日,他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于云南昆明,享年66岁。
肖文灿从贵州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到在云南大学病休凡四十年,期间读书教学几未离开过讲台。他当初立下的“做一名合格教师”的誓言,伴他走过了一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在赤水县立高小任教时,他与校方通力合作,摸索良好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教学质量日益提高,校誉大振”。在武汉大学数学系任教时,他授课极为认真负责,由于教材是日译本小仓金之助的《级数概论》,其中原著和译著都存在一些问题,教材“错误不少”,肖文灿将之一一改正,防止以错就错、贻误学生。在重庆女子师范学院工作时,肖文灿与校方和衷共济,共商教学大计。他主讲《近世代数》,理论较深,为使学生易于消化理解,他就着煤油灯编写了一套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的讲义,使学生较为轻松地学好课程。在贵阳师范学院,肖文灿虽然为一院之长,但他也未离开过讲台,主讲《近世代数》。他常教导学生说:“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才能高。”他鼓励学生直接阅读原文书籍,并允许学生找他请教题目,有问必耐心解答,热情指导。在云南大学,肖文灿讲授《高等数学》,理论很深,学生超学时的情况较为严重。对此,他尝试从改进课堂讲授着手,根据部颁讲授大纲,精简和重组教材,写成讲义,使学生听课既有系统记忆又十分便捷。
肖文灿备课采用“连环备课法”,在这一周备好本周、下周、再下周的课;在第二周又备好二、三、四周的课,以此类推,构成一个小连环。周有周的安排,课时有课时的要求,教师易于把握上课逻辑,学生也较易于接受知识。肖文灿很注意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对一年级,因进校程度比较整齐,讲课速度就快些,深度宽度的要求就高一些。对二年级,因为学生接受程度高低不一,就把讲课速度放慢一些,对宽、深度的要求也松一点。这种分层次有区别的施教后,学生们反映极好。
作为师范学院管理者,肖文灿也奉行“做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只不过他把这个要求放大成对全体教师的要求。上任伊始,他对贵阳师范学院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方针和办学计划。办学方针是:“第一,以新作风培养新校风,以校风建设新教育;第二,提倡教授治校,并指导学生自治……”办学计划对校舍建设,员工生活,合作精神的养成,学校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教授延聘、治学精神,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平时成绩的提高,图书资料设备的添置,以及毕业生工作指导诸方面都做了具体安排。办学计划中“学以致用”的特点非常突出。第五条中,要求设置各系的研究教授,研究中小学各种教材教法,收集国内外中小学教材,延聘对中学各科富有经验及研究精神的教师指导学生。第九条,要求“将实习定为各系专业训练学科”,并强调实习效果,还设有专门的“教学实习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实习的指导考核。从而将师范学院的教学科研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踏出大学校门,即可走上中学或小学讲台。在贵阳师范学院工作期间,肖文灿常常与教师交流,了解他们在办学方面的需求,倾听他们对学校及各系科管理的意见,以求改进完善。他常对人说:“教育事业好坏,影响国家兴衰,办教育而怀有杂念是肯定办不好的。从事教育工作,要有蜡烛一样的牺牲精神,和彻始彻终的高尚情操,才能终生安于教育而不见异思迁。”肖文灿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话。
作为一位数学家,肖文灿的科研成果可谓丰硕。他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登上常人遥不可及的数学殿堂。早在1939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他的译著《威斯二氏大代数》和《集合初步论》。学术界对《威斯二氏大代数》评价甚高,该书内容丰实,当时我国学校采用此书为课本者极多,“这是肖文灿为我国数学教学所做的一件大好事”。至于《集合初步论》的评价:“该书既通俗,又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对初学者乃至大学数学系的学生而言,实在是一本好书。”1943年,他翻译出版的《群论》,被列为《大学丛书》,他还著有《代数通论》《中学几何学》(为我国最早出版的此类专著之一)等书。其一生著述除上述已提及者,尚有《微积分易解》《近世代数》《代数方程式论》《几何三大问题及e、π之超越性》《线性代数》等及论文多篇,另编著了《德英中数学辞典》。其翻译著作还有《有限群论》《纯粹数学》《高等立足点之初等代数》《级数论》《整数论》等名作。肖文灿所从事的这些教学科研工作,在我国数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的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松竹:《肖文灿先生》,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张勇:《论贵州教育家肖文灿“四有”精神》,载《教育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3、王世意:《“一江春水育桃李”——肖文灿的教育思想》,载《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严栋开:《忆肖文灿师》,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1983年。
5、肖良汉:《父亲掩护我在贵阳进行地下工作》,载《贵阳文史》2007年第1期。
6、万湘渔:《肖文灿教授在贵阳师范学院》,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1989年。
7、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贵州著名教育家数学家肖文灿纪念文集》,2003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