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一方一圆“鱼稻田”,贵州汉代的田园世界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7577480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兴义下五屯万峰林乐立村的水稻试验田,已经连续三年刷新贵州水稻的亩产纪录,目前记录是1154.68公斤。这个记录首先得益农业科研工作者年复一年,不断改良培育出水稻新品种,其次也反映了万峰林优越的气候资源和地理条件。虽然是山地,但峰丛中的一些小坝子土地沃腴,难怪早在清嘉庆府署设在安龙时期,这块被称为“南里”的“府地”,就划归兴义府“亲辖”,即不属兴义县地方管理,而是州府直管。其实可能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就是兴义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

1975年,兴义万屯公社检朝沟生产队8号墓出土一件东汉陶水田模型,圆盘形,外径44厘米,浅盘折沿,盘高8.3厘米,腹部向下微斜收,底径37厘米。这件水田模型的内底,由一条浅堤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水塘略小,下部稻田略大。半月形的水塘内,堆塑有六个小泥塑,其中五个大致呈凸弧形等距排列,尽管塑形简易粗糙,但依稀还是能够分辨。自左向右,依次为荷叶、莲藕、菱角、田螺和一条肥鱼,鱼鳞十分清晰。弧形包围的正中,塑有一条细长的泥鳅。下部稻田用田埂分隔为不规则的四块,田埂上留有放水的缺口,表示这些稻田可能彼此存在一定的高差。每块稻田均用细线刻画出的稻苗表示,排列比较整齐。最精彩的是,将水田模型一分为二的浅堤正中,留有一个宽大的过水涵洞,洞的上方塑有一只展开双翅的鸟。鸟头上昂,对着水塘里的泥鳅,蓄势待发。鸟尾微翘,对着稻田。也许为了更加完整的表现田园风光,水塘和稻田周围,也就是浅盘内壁,还线刻树形纹,大致为等距排列,竹木葱茏。

东汉陶水田模型 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

东汉陶水田模型 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

据四川大学罗二虎教授《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类型》一文,这种水田模型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云南、贵州以及两广地区,而鲜见长江中下游的稻作产区,因此这种模型大致判断,属山地稻作农耕类型。毗邻兴义的兴仁雨樟镇交乐7号墓,同样出土一件圆形的东汉陶水田模型,形制和纹饰几乎与万屯8号墓出土的完全一样,略有残损。外口径48厘米,盘高6厘米,底径43厘米。同样由浅堤将圆盘分隔为水塘和稻田两部分,水塘内同样依次为荷叶、莲藕、菱角、田螺和鱼,中间为细长的泥鳅。只是这条鱼残损大半,已经基本无法辨识。另外,鱼的右侧似乎还有一条已经脱落的泥鳅,仅剩下白色的印痕。稻田表现手法也非常相似,由田埂分隔为若干不规则小块,块中线刻禾苗纹。浅堤正中的涵洞表现简单,就是一个穿孔,其上没有任何装饰。这种圆形的陶水田模型,相对方形是比较少见的,除贵州兴义、兴仁外,目前仅见云南的大理、呈贡、通海、嵩明等地。

东汉陶水田模型 兴仁雨樟镇交乐7号墓出土

贵州最大的一件陶水田模型,出土于交乐6号墓,属西南地区较为常见的长方形,总长73厘米,宽57厘米,高5厘米。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不排除这是目前国内出土最大的一件陶水田模型,此前认为四川彭山县崖墓出土的长方形陶水田,已经算很大的了,其长度也才67.5厘米。这件陶水田分为左右二大部分,左边为水塘,内塑三条形态简陋的小鱼。中间用于分隔的堤坝非常结实,堤宽约2厘米。正中部砌筑一个坚固的正方形水闸,闸门已毁,水闸连接着一条同宽的水渠,结构十分工整。水渠内堆塑有蛙、鱼、螺,其中蛙和田螺的形象特别逼真,惟妙惟肖。水渠上下两侧,被田埂分为四块工整等大的稻田,遗憾的是,表现稻田的禾苗纹饰已经损毁无存。水田模型器沿四周顶部,钻有等距排列的小孔,这些小孔猜测原来插有小的木竹枝条,用来表现繁茂的林竹。

东汉陶水田模型 兴仁雨樟镇交乐6号墓出土

关于这些陶模型,考古学界目前多称为陂塘模型。所谓“陂(bēi)”,就是“泽障”,即通过人工修筑堤坝,用于蓄水的意思。加上陂读pō音时,也有山坡的意思,故这种南方山地丘陵地带的人工水塘,多称为陂塘。如“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即小坑中的水,灌不满工整的大水池。又如《诗经·陈风》描述“彼泽之陂”,常常栽种香蒲与荷花。再如《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期思陂”,就是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灌溉工程。但贵州这些汉代陶水田模型,如果用“陂塘”定名,感觉不美,似乎契合度也不好。这些模型对于贵州山地的现实寓意,其实更像今天民族地区保存下来的稻田养鱼。

立春之后,稻苗芊芊,青青欲滴,良田肥水,鱼翔潜底,完全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故不如直接叫“鱼稻田”,还恰如其分些。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