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余必丽:从“干不好走人”到“不退休”

动静原创
1694396820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贵州人,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从他们的故事里,你能读懂“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贵州人。
动静原创

在担任村干部的21年里,她敢想敢干,带领村民以种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一个“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的“三靠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富裕村”。她就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必丽。

黔西南州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必丽

2002年,余必丽当选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起刚上任的日子,余必丽说:“鹧鸪园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有25个村民组,1227户5164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92%。村里既无资源优势,也无项目支撑。我曾向乡亲们承诺:‘给我一年时间,干不好我自己走人!’”

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余必丽决定带着村民一起大面积种植蔬菜。她挨家挨户去宣传发动,不料,处处碰壁。村民都说“我们是吃饭饱,不是吃菜饱”,不赞同拿土地来种蔬菜,何况还要投那么多钱去建大棚。

“村民不种我自己种,让村民见到收益再发动就容易了。”刚起步那年,余必丽贷款2万元建了6个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她家创收6万多元。

看到余必丽种蔬菜挣了钱,村民纷纷到她家的大棚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余必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把自家的大棚作为培训基地,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在她的示范带动下,鹧鸪园村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

鹧鸪园蔬菜种植

余必丽说,“在鹧鸪园村,过去是‘我说你干,你干我看’,现在是‘做给你看,带着你干’。只有见了效益,群众才会把良田都拿出来种菜”在余必丽的努力下,鹧鸪园村成立了蔬菜协会,将大家调动起来,进行科学领导、购种指导、培训辅导、销售引导。短短几年,鹧鸪园村的生产模式从个体经营转变为协会统筹,蔬菜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市场化、规范化的轨道。

余必丽(右)给村民传授蔬菜种植经验

蔬菜种植产业取得成功后,余必丽开始尝试着多元化发展乡村经济。她告诉记者,这些年,鹧鸪园村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增加群众收入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现在,村里的蔬菜、花椒、枇杷、薏仁米等种植产业风生水起,龙虾、小黄牛等养殖产业热火朝天。2019年底,鹧鸪园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3000元,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鹧鸪园村小龙虾养殖基地

余必丽说:“基础建设好了,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会更方便,我们就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工作,增加闲散劳动力收入,同时,也能够照顾到家里面的老人和小孩。”她带领村民修建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修建村小学教学楼,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鼓励妇女姐妹发展布依族绣品,发展指尖经济。如今,走在鹧鸪园村,路面平整、环境优美。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超市、电商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当地村民们编了歌谣描述家乡的变化,原来是“吃水靠人挑,照明靠煤油,赶集踩泥巴”;现在是“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车到家门口,路灯亮起来”。

鹧鸪园村

鹧鸪园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余必丽带领村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把鹧鸪园村打造成一个能吃、能住、能看、能玩的布依特色村寨。村里开办了鹧鸪园山庄。每到节假日,到村里休闲放松的游客越来越多,山庄生意红火。她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整体规划,着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在鹧鸪园村种植大棚蔬菜、大棚花卉,种植葡萄、高钙苹果、核桃、五星枇杷等水果,让来鹧鸪园观光的游客都能看到花朵盛开,鲜果满园的景象。2019年,鹧鸪园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余必丽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等荣誉称号。从“给我一年的时间,干不好我自己走人”的承诺到“只要村民还信任我这村支书,我就不退休”的誓言,余必丽用一颗诚心把乡亲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谈及未来,余必丽说:“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巩固和发展好本地特色农村产业,让鹧鸪园村群众更加富起来、乡村更加美起来、日子更加好起来。”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杨云婷

编辑

杨云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