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兴义南华宫,只剩下照片述说历史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8605628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从前一个地方商贸是否发达,会馆是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同乡结党,同行结会”,即建同乡会馆,设行业庙会。外省同乡到了一个异地,会馆可以作为联络住脚,老乡们经商办事,也能诸种便利。历史上兴义场坝是滇、黔、桂交界地区的一个重要集市,因此也建了不少会馆。其中全城之冠,要数财力雄厚的两粤会馆。两粤就是岭南地区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当时主要从事棉花和布匹类的生意,至今兴义还生活着很多两粤商人的后裔。两粤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十六年(1836)增修,总占地面积约10亩,位于场坝铁匠街中间的一个巷子里,具体位置就在今天黄草街道办事处。铁匠街因历史上有好几家铁铺而得名,是场坝非常繁华的一条街。两粤会馆建筑面积实际并不大,房子也不算多,主体建筑类似一正两厢的三合院。之所以显得气派,一是外围的夯土围墙非常厚实。二是厢房和正厅的明间,都使用了比较大气的隔扇六合门。三是进门之后的院子非常宽敞。据铁匠街“李大铁匠铺”的李世雄老人回忆,两粤会馆中间的院子,像一个“大操场”。

两粤会馆的厢房类似客房,是往来粤籍商人的临时住所,正厅则供奉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妈祖,因此也称“妈祖庙”。不过,兴义人称呼这地方,既不叫两粤会馆,也不叫妈祖庙,而是叫南华宫,因为会馆门额上镌刻的就是“南华宫”三字。南华宫最早来源南华寺,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悟道化育的地方。惠能祖师在岭南客家一带影响极为深远,因此客家一直保持供奉六祖惠能的风俗,换而言之,南华宫就是粤籍人士依照乡籍修建的福佑神祠,是粤籍会馆在全国各地的代名词。粤籍商人历来乐善好施,1925年兴义发生“乙丑”饥荒,就是在南华宫内对老百姓进行施粥救济,当时的场景还被云南一家相馆拍摄留证。这张照片曾在前文《坚决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从冯玉祥镇远吃馒头说起》有详细描述,此处不赘。

兴义“乙丑”粮荒南华宫施粥救济场景(图片来源:陈应秋)

1929年,由贵州原省长兼督军刘显世胞姐刘显亲创办的毓秀女子学堂,迁入南华宫办学,改名兴义县级女子二级小学,由此结束南华宫作为两广商旅中心的历史,两粤会馆则迁到了福建籍客民修建的天后宫。1946年9月,女子小学开始招收男生,并改名“黄草镇第三中心国民学校”。据当时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李世雄回忆,学科主要有语文和算术,下午也会上音乐、美术和体育,学生的课本则由当时兴义唯一的书店“民生书店”提供,作家冰心1926年创作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本之一。李世雄还回忆了1947年的儿童节,学校举办的活动是互赠礼物,就是学生和老师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包裹严实,统一交给学校,打乱排序并编上序号,师生们则根据抽签结果,获得礼物,因为抽签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会有很多意外惊喜,非常有趣。更难得的是,南华宫居然留下了一张“黄草镇第三中心学校三十七年度儿童节摄影纪念”的照片,即1948年学生欢度儿童节的照片,弥足珍贵。

黄草镇第三中心学校三十七年度儿童节摄影纪念(图片来源:陈应秋)

今天我们说“六一儿童节”,是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理事会确定的。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捷克制造了“利迪策惨案”,“六一儿童节”就是为了纪念在惨案中被残杀的捷克儿童。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儿童节的时间是4月4日。“四四儿童节”是1931年中华慈幼协会根据《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确定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解释其寓意,第一个“四”,即食衣住行,第二个“四”,即体智德美。这张照片拍摄于南华宫正厅前,右边柱子上挂有一块竖向小黑板,写有“庆祝儿童节”五个字。后方大门上挂有一块横向的黑板,书写的则是“中心训练整洁”,时间是“第六周,自三月三十日起,至四月三日止”。意思是开学第六周,学校检查卫生的结果是“整洁”,本周截止日期“四月三日”,正好是“四四儿童节”的前一天。右边的柱子上,还纵向书有《增广贤文》集结的一句谚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左边的柱子上,纵向书写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读书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话通俗易懂,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应邀至广州岭南大学讲演时的讲话,用在南华宫改成的学校,显得特别合适。

照片上五位老师居中而坐,着长衫和中山装两种。按李世雄回忆,校长是中间那位女士,叫金正鸣。学生们大约有100余人,排列整齐有序。儿童节这天,猜测学校举行了体育比赛,分为男女两个组,获得冠军和亚军的男女同学手捧大奖状,并列第三名的同学则手捧小奖状,席地而坐,精神焕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服装并不完全一致,右后侧10余名学生的服装明显和其他学生不一样,这和民国时期的“童子军”有关。按照国民政府规定,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便要正式成为童子军,参加军训,锻炼身体。童子军有统一的服装,一般为黄色或草绿色的军服,脖子上要戴童子军的两色领巾,通常为青色和白色。腰间要束皮带,皮带上还有童子军军徽的铜扣。很显然,大多数学生着统一的童子军黄色军服,只是很多女生又在军服外面增加了一件可爱的背带装。

今天,南华宫早已被拆除无存,但两粤商人的后裔们,还继续生活在兴义这片土地上。从前南华宫建筑的一些基石,也保存下一些,前些年全部搬迁到刘氏庄园陈列馆,作为文物去展览了。睹物思人,照片里的儿童们如果健在,也都快接近是百岁老人。当年他们离校毕业时,唱了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歌》,至今萦绕耳畔:

前途水远又山长,送君一步一心伤;

今朝此地一声别,怎禁别泪下千行;

今朝此地一声别,从此天涯各一方;

劝君不负平生志,莫为功名利禄忙。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