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如果“红色宝藏”能说话︱一只见证了“红军铁的纪律”的鼎罐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21557420
积分商场
一只见证了“红军铁的纪律”的鼎罐

一只见证了“红军铁的纪律”的鼎罐

00:00 / -

(海报制作:佘义婷)

“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铁制鼎罐,“出生”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贵州黎平,在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岁月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斑斑锈迹,别看“我”很普通,但是“我”的身上却见证了红军铁的纪律,虽然事情已经过去87年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事依然是那样的清晰……

1934年9月20日,为执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任务,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来到黎平高屯中黄小里,由于国民党造谣抹黑红军是“土匪”,当地群众闻讯后纷纷进山躲避。村民杨昌华刚煮好一锅稀饭,就听村民们说红军要进寨。受到欺骗宣传的他认为“红军是土匪”,慌乱之中,还来不及将“我”装着的稀饭吃掉就躲进了山里。红军们进到寨子里后发现四周静悄悄的,便挨家挨户的寻找百姓。一位饥肠辘辘的红军进入到村民杨昌华家后,发现桌上冒着热气的“我”,就和同伴一起分享了锅里的稀饭。等到天黑后,村民们陆续下山了,杨昌华回到家后看到桌上的“我”,揭开锅盖一看,稀饭虽然已经被吃完了,但却见到20个铜板和一张纸条正“躺”在“我”的怀里,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不在家,锅里稀饭我吃啦!开你铜钱二百文,放在铁锅内,到屋请收下。”杨昌华这才明白红军并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乱拿东西,便将此事告诉了村子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不乱拿百姓东西”成为村里百姓们对红军的印象。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从东城门攻占黎平。这次,当百姓们再次面对红军时,没有像以往那样躲避红军。相反,大家来到城门两侧迎接红军,欢迎红军进入县城。

黎平是红军进入贵州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而“我”则见证了百姓们对红军的态度从“一听就跑”到“夹道欢迎”的转变。历经87年风霜,“我”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鼎罐,“我”更是红军不拿群众一点东西铁的纪律的见证,以及红军与老百姓之间建立起深厚信任的一个证物。

记者

朱美云 张勤月

编辑

陈思思 张僡 刘泳林

责编

刘燕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