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生态凉都美如画 ——看六盘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绘就凉都美丽画卷

微凉都
1626314160
积分商场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绿满山。进入盛夏,走进凉都就如同走进了“清凉世界”——

天空蔚蓝,空气清新,凉爽宜人,让人心旷神怡;

山清水秀,河清岸美,让人流连忘返;

林密如毯,山绿如染,放眼四顾,绿意幽幽,生机勃勃……

这是一幅用蓝色、绿色为主色调绘就的美丽画卷,一幅浑然天成、波澜壮阔、美不胜收的凉都生态美景。

近年来,六盘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践行创新、超越和生态环保的新时代精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以环境治理为抓手,不断补齐生态“短板”,使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大步前进。

天蓝蓝,万里长空碧如洗

“蓝天保卫战”,这是近年来六盘水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个特殊词汇。对于六盘水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六盘水一直挂着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的“标签”。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加上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两山夹一沟”的不利地形条件,使六盘水一度成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最为复杂的城市之一。从2015年到2017年,市中心城区连续3年未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全省排名始终处在靠后位置。

为了让六盘水的天空更加湛蓝,空气更加清新,六盘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部署,全面打响了“蓝天保卫战”。

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部署六盘水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制定印发了《六盘水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7-2020)》《六盘水市2018年中心城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六盘水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

六盘水市上下聚焦PM10、PM2.5污染治理,从2018年4月开始,在市中心城区开展了扬尘污染整治六大专项行动,从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交通工程扬尘、工业企业扬尘、砂石矿山商混扬尘、道路扬尘、货运车辆冒黑烟车辆等六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六盘水从钢铁、火电、建材等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的传统产业入手,从根本上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此外,围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应急管控和特殊节日污染管控,六盘水不断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专项治理,全方位、多角度、全社会聚力助推“蓝天保卫战”向纵深挺进。

经过不懈努力,“蓝天保卫战”大获全胜——

2019年,六盘水成为全省优良率唯一达100%的城市;

2020年,是全省唯一一个中元节三天空气质量全优的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2018年以前的全省挂末,到2019年、2020年稳定保持在全省第四的水平。因空气质量管控效果好,2018年、2019年、2020年六盘水连续3年受到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

据统计,从2018年3月23日至2021年5月底,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已经连续3年、38个月、1100多天保持100%优良,如此骄人成绩全省唯一,全国仅6个城市拥有。

水清清,河岸如画人如织

河水清幽,碧波荡漾;岸美景丽,游人如织……这是如今水城河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清丽容颜,是凉都六盘水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全长20.5公里的水城河,是贯穿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条地表河流,具有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水体景观等功能。然而,10年前的水城河却身负“臭水沟”恶名,因为污染严重,水城河还被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2014年12月,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实现“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怡人、生态功能自然”为目标,启动了水城河的治理工作,通过清淤、疏浚、通脉、净水,完善雨污排放系统,把水城河打造成了“生态河”,使六盘水成为2018年全国12个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为100%的城市之一。

治理水城河只是六盘水打赢“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生动实例。

近年来,六盘水市陆续实施了重点河湖综合整治、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园区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河垃圾清理等7大专项行动,六枝河、水城河、双桥水库等重要水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六盘水市还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结合“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要求,于2020年完成了16个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提升了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收集和雨污分流改造水平,提高了污水处理厂污水进水浓度,增加了河道生态流量。

此外,“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林深深,茫茫群山翻“绿浪”

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土绿化,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林业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六盘水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原本是青山环绕、层林染绿之处,曾几何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六盘水市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业生态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1985年,六盘水全市森林覆盖率曾一度降至7.55%的历史最低点。

面对森林覆盖率低、“支离破碎”的生态环境,六盘水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力推进“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 破解了林业发展难题,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六盘水挥动如椽之笔,书写了一篇精彩的“绿色文章”——

从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六盘水市的森林面积从550万亩增加到92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7%增加到62%,森林覆盖率指数10年间增长2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2.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六盘水市已实施退耕还林185.5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0.97万亩、“两江”防护林建设3.4万亩、刺梨产业种植120.48万亩;


拥有了“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水城国家杜鹃公园”“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以及“中国野生刺梨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等“六园三乡”9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六盘水市林业部门以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与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城镇周边、道路沿线、河湖沿岸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协同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攻坚战,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夯实了生态基础,提高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编辑

苏丹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