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冬种的关键时节,贵定县德新坝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顺应市场取向,尊重群众意愿,因村制宜推进蔬菜种植,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
迎着冬日的寒风,记者走进贵定县德新坝区看到村民们正在田间不停地忙碌着,秋冬种工作已全面开启。
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着秋冬种(何梦琴 摄)
为防止秋冬土地闲置,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助农增收,德新镇德新村依托良好的坝区条件,选择群众容易接受、产量高、价格稳、见效快的蔬菜种植品种,打造优质蔬菜示范基地。
贵定县德新镇德新村支书宋坤志介绍:“我们德新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公司+合作社+农户‘来做的,现在种植有120亩花菜、 130亩白菜,由贵定县农头公司来收购。现在我们大概带动就业600余人次,每人每天80元钱,已经发放工资4万余元。下一步我们准备花菜栽完之后栽种万寿菊,可以带动周边贫困户,创造更多的收入。”
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着秋冬种(何梦琴 摄)
蔬菜种植不仅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还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给当地群众创造收益。
“我从今年3月份就在基地做工,一天得到80元,在这点打工比在外面好,这里照顾小娃、照顾家里也方便。”德新镇德新村村民罗德美笑呵呵地说。
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着秋冬种(何梦琴 摄)
罗德美是德新坝区产业发展农村妇女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通过公司落实种植规划和产销渠道,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和劳务组织,实现100余人就近就业。解决了当地群众务工难、增收难问题,家门口就业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希望。
据了解,贵定县德新坝区总面积829.27亩,已流转土地424.36亩,2020年上半年种植辣椒528亩,发放务工工资32万元,基地带动农户240户。秋冬季已建成白菜种植基地1个,面积130亩,西兰花基地1个面积120亩。坝区总投入资金15万元,坝区综合亩产值预计达3000元以上,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