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贵州省总工会创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帮扶“摘穷帽” 精准“拔穷根”

工人日报
1597798500
工人日报头版刊发《贵州省总工会创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帮扶“摘穷帽” 精准“拔穷根”》

自2016年4月以来,贵州省总工会对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开展党建扶贫工作,重点帮扶该镇宝山、化作、白马和群潮4个村。

4年来,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画卷在熊家场镇徐徐铺开。贵州省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是全省干部群众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

交通优先 打通“发展动脉”

贵州省总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了白马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一期工程。4年间,利用贵州省总工会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实施完成化作村先锋组通组路硬化、群潮村月亮洞桥和便民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基建项目。

“以前的宝山村基础条件是真的差,去镇里只能走狭窄的泥土路,每次都要走一个多小时。”宝山村党支部书记宋龙权感慨道。

如今,横贯熊家场南北的8.6公里乡村路,将化作村、宝山村、白马村串联成片,大大缩短了村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也带动了沿线的发展。

“背了30多年的牛粪,又慢又累。现在路通了,有车了,方便多了。”49岁的何仕红家住宝山村黄土坡组。2019年,他花了8000多元购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用于自家种植农产品运输。

“要致富,先修路。”一条条通村路通达各村,一条条通组硬化路铺到村民家门口,一条条机耕道铺设到田间地头……出行方便了,干农活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农产品采购商纷纷上门收购农产品。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发展动脉”。

发展产业 打开“致富门路”

41岁的王成海,是土生土长的熊家场镇宝山村人。2015年,帮人做药材生意的王成海看到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后,毅然返乡创业,并递交了扶贫项目资金扶持申请,但200亩以上的种植规模门槛,让他犯了难,“投入自有资金20万元流转土地后,手上就没钱了。”

贵州省总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即帮他争取项目资金,迅速安排投入30多万元资金,分2批建起了近20亩大棚。现在的宝山村,已种植各类中药材300多亩。

“目前带动贫困户70多人,不仅每年有保底分红,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还有100元左右的务工费。”宋龙权介绍,中药材种植不仅盘活了村里大量闲置土地,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白马村,当地村民之前发展桑蚕产业。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蚕丝价格大跌,在贵州省总的帮助下,村民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转行生产蚕丝被,产品供不应求。

4年来,贵州省总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采取“统购补贴”“1∶1资金滚动补贴”“小额贷款”“固定补贴”4种模式,将精准扶贫的“产业棋”,落在熊家场脱贫攻坚的棋盘上。

贵州省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杨仁勇对记者说,通过产业带动,熊家场镇一大批贫困户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7627元增长至2019年的1.04万元。

补齐“短板” 斩断代际“穷根”

“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就要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深知此理的贵州省总驻村工作队,从补齐教育“短板”上下功夫。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省总资金推进学校改扩建;另一方面,省总和2批工作队接力协调社会资金参与教育扶贫。”贵州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杰对记者表示。

贵州省总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高中每人资助1000元、中专(中职)每人资助2000元、二本及以上每人资助3000至5000元的标准,对熊家场全镇376名高中以上在读贫困学生全覆盖。

“以前球场小,只能打‘半场’;下雨天,雨水常常‘光顾’教室导致停课,多媒体教室更是奢望。”白马小学校长陆松说,现在软硬件提升,带来了许多变化。

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的同时,贵州省总驻村工作队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上同步发力。白马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形破碎,造成存水难蓄水难。省总党组急事急办,把规划修建水库作为一件大事,一方面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一方面积极协调争取贵州省水利厅支持,洗马塘水库项目顺利动工。有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事,马上就要实现了!”

编辑

朱海婷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